有些孩子不愛學習或者為了不想學習,以多個角度不同形式,提出多種理由,他們理直氣壯的口氣和態(tài)度,使得有些家長無力招架。怎么辦呢?打罵是萬萬不可取的。要使孩子懂得學習,并且愛上學習,家長們只有通過孩子們的暗示語來分析他們的心理,尋找對策,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在此,列舉一二,僅供參考。
1、暗示語:付出是沒有意義的
孩子的理由:“我努力很久了,成績就是沒起色!那我為什么還要付出呢?”
家長應對:當我們餓了的時候,我們吃一口,只會讓我們感覺沒有那么餓了,但還沒有飽,所以我們接著吃,一口又一口,慢慢才會覺得飽!學習像吃飯一樣,飯要一口一口吃,知識要一點一點學。吃飯別著急,著急會噎著,吃到一定程度就飽了;學習也不要急,學到一定程度成績自然就會提高了。
2、暗示語:害怕失敗
孩子的理由:“我真的好怕,努力學習之后沒有結果!”
家長應對:我們每個人都想成功,就像做選擇題,我們都想選出正確答案。為了選出正確答案,除了直接算出正確答案,我們還可以排除錯誤答案,達到目標的方法不只有一種。其實每一次失敗都幫助我們排除了錯誤答案,錯誤答案都被排除了,成功還會遠嗎?
3、暗示語:沒有成就感
孩子的理由:“我看不到堅持的意義,堅持不下去了,可不可以放棄?”
家長應對:我們努力很久,都沒有看到成果,心里很難過,就會想到放棄,可是真的沒有成果嗎?量變引起質變,所以我們的努力并不是沒有成果,而是在積累量的過程,我們不一定能看到結果,質變時我們才能看到結果,所以要相信,我們每一次的付出都在積累量,再堅持一下,就會看到質變了。
4、暗示語:已滿足現(xiàn)有的成績
孩子的理由:“我都會了,不想再多學了!”
家長應對:每個人都是一個杯子,裝得太滿,只會溢出來,就不能再裝進新的東西了,只有倒干凈,保證空杯的心態(tài),我們才能裝得更多,保持虛心,我們才能學得更多。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愿父母們都能蹲下身子,在尊重的前提下陪著孩子一起修正不足,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習慣和熱愛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只有這樣,孩子才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