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貧才子貴,家富小兒嬌”,現(xiàn)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多,家庭生活越來越好,孩子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嬌生慣養(yǎng)的生活。他們養(yǎng)成了貪玩懶散不愛學習的性格習慣,上課精神不集中,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成績較差。
【案例】老夏的兒子夏明現(xiàn)在已經(jīng)六年級了,科科學習都不好。懶惰的性格習慣使他在學習上也很懶惰,不愿意學習,每天做作業(yè)都嫌多,而且喜歡同大人談條件,比如:我做完作業(yè)后做什么?這么多我做不完怎么辦?……,而且答題時不愛動腦筋,每次都是問東答西的,不經(jīng)思考就亂回答。父母和他講道理,他都懂,也非常明白,但是,沒有三分鐘熱度,第二天就忘了。父母讓他學習,他以各種理由推托,總是磨蹭。老夏夫婦使用了各種辦法也不見效果。
生活中,像夏明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shù),無論家長對其如何教育,就是沒有成效,想盡方法都不能讓這些孩子能夠安心地去學習。怎樣去糾正這些孩子的壞習慣,是值得家長反思的。
1、幫孩子克服惰性,耐心指導
給孩子制定學習目標、做好學習計劃,用心指導。小學的孩子普遍學習自覺性差,學習有惰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做起事來丟三落四。家長光是督促其完成學習任務是不夠的,一定要陪伴孩子學習,耐心指導孩子,做好孩子學習的榜樣。教孩子學習,主要是指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孩子勤奮而不懶惰的性格,增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要善于鼓勵孩子,不要打擊孩子
孩子表現(xiàn)出優(yōu)秀的一面,家長應該及時的表揚孩子、鼓勵孩子,尤其是學習上的,哪怕一小點提高,都應該加以肯定。孩子心里有了自豪感和自信心,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克服懶散,養(yǎng)成愛學習的習慣。
3、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
比如給孩子講小故事,從淺顯易懂的故事里讓孩子明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懂得沒有知識寸步難行的道理,給幼小的心靈播下愛學習的種子。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有了興趣就不再懶惰,就會自覺地用心去學習。
4、家長要做到“教、學相長”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家長可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熱愛。家長需要不斷學習,與孩子共同進步。家長可以通過讀書、自學等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甚至可以拜孩子為師,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和孩子共同查資料,或者請教周圍的鄰居、親朋,給孩子樹立勤學好問的榜樣。如果孩子的知識水平已超過家長,家長不妨拜孩子為“小老師”,經(jīng)常向孩子請教一些問題。如此,孩子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還會產(chǎn)生要學得更好的愿望,因為他有爸爸媽媽這樣的“大”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