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穩(wěn),李根穩(wěn)講師,李根穩(wěn)聯系方式,李根穩(wěn)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新生代成長與管理教練/新生代企業(yè)家導師/新生代商學創(chuàng)始人/著
5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李根穩(wěn):活化自愈力〈情緒排毒法〉—把壞情緒都排出去
2016-01-20 47916
「壓力」似乎變成現代人生活、工作的寫照。其實,適度的壓力可以激發(fā)潛能,增加專注,可以是一種前進的動力,可是很多時候過度的壓力,反而會造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過度虛耗與不協(xié)調。 根據一項大型研究統(tǒng)計顯示,每天樂觀面對生活,平均壽命將增加七——五歲,并不是他們沒有壓力,而是當他們面對壓力時,能快速轉換心情來減輕傷人、傷己的負面能量。 其實壓力就是致命毒素,更是悲觀的主要因素。當人面對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和皮質類固醇,同時反應和供應逃跑所要的體力,可是在我們不知不覺分泌這些壓力荷爾蒙時,同時也在傷害內臟。當我們年齡越來越大,除了抵御皮質類固醇的能力變差外,碰到重大壓力時還會干擾生長激素的分泌,這也是促使老化的主要原因。所以,現代有壓力的人都應該學習如何放松、調適壓力。 小心情緒變成毒藥 我十年前從美國回臺灣所提倡的「身心靈整合」全面性調理,即是強調身心合一的健康概念,因為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響、彼此關聯的。而情緒可以是健康的大補丸,也可能是健康的毒藥,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覺察自己的情緒,適度排除壞情緒的毒素,做好情緒管理,保持愉快的心情。 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凡事不苛求、不奢求、不強求十全十美,并能學習接受或拒絕別人的批評與要求??隙ㄗ晕覂r值,欣賞自己的長處,經常用積極的內在語言自我激勵,例如:「我的同事都如此肯定我,我的表現應該滿不錯的」、「雖然結果不是很棒,但我已經盡了全力」。 常以合理的想法代替非理性的信念﹝ABC理論﹞ 人的情緒大部分與思維方式有關,一個人可經由想法的改變,來調整情緒的變化。當壓力事件﹝A,Activatingevent﹞發(fā)生時,若當事人抱持悲觀、消極、偏激的信念﹝B,Belief﹞,自然容易引發(fā)失常的情緒與行為結果﹝C,Consequence﹞。例如:因為一時的工作不順利,就滿腦子都是「我是個沒用的人」、「我注定要永遠失敗」的負向思考,那么必定會產生郁悶、愁苦、悲傷的情緒,甚至罹患憂郁癥或走上自殺絕路。但如果能夠換個角度思考,鼓勵自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嘛!」、「風水總會輪流轉」、「下次我可能會做得更好」,并積極從失敗的經驗中獲得啟示,加以檢討與改進,將能轉變?yōu)槲磥沓晒Φ闹Α? 改變人際關系 人是群居的動物,互動間難免有摩擦與沖突,無形中也造成情緒上的困擾。但若能抱持「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達觀態(tài)度,常用同理心待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并學習如何適度表達感受與想法,相信必定可以營造出和諧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 適度的肢體運動 坊間常見的有氧運動、氣功、坐禪,或較為深層的肌肉放松術、冥想、瑜伽術等,都是有助于應付壓力或減低焦慮情緒的好方法。 吃出好心情 多食用富含血清素的食物,比如說菠菜、香蕉、櫻桃、南瓜,含Omega-3的深海魚、核桃、大豆、亞麻油有助于帶來好心情。血清素因為能使人感到放松和平靜,所以又稱為「滿足激素」。血清素是大腦中的一種神經傳遞物質,腦細胞依靠它進行彼此間的信息傳遞,神經傳遞物質還包括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 憂郁癥、長期心情沮喪,是由于大腦神經傳遞物質分泌受到影響,導致血清素減少所致。此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盡管含色氨酸很少,但也能夠增加大腦中的血清素含量,因為它們能夠使血液中的胰島素增加。除了色氨酸之外,其它肌體內循環(huán)的氨基酸可藉由胰島素到達肌肉細胞,而色氨酸則留給腦細胞使用,因此在心情沮喪時,吃些甜點可能會讓情緒振奮一些。 善用熱水澡的魔力 洗熱水澡不僅可以藉由發(fā)汗將體內的毒素排出,還可以紓解壓力,讓身心得到放松。洗澡時水溫以攝氏四十度左右為宜,不宜過燙,也可以用浴鹽按摩全身,刺激皮膚血液循環(huán),加強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排除肌膚深層毒素。 很多人喜歡利用泡澡來紓壓,但若用一般自來水的熱水泡澡,其效用是較低的,因為水分子大,只能利用水溫暫時刺激循環(huán),消除疲勞的功效有限。所以,對于來咨詢的人,只要是循環(huán)較差的人,我會建議他們在泡澡時加入天然海鹽及一些天然植物如老姜、紅景天以及雪蓮花,可驅寒氣、濕氣,藉由高能量植物與皮膚產生共振,才能把深層毒素排出來。 我常詢問循環(huán)不好的人,平常有沒有泡澡或泡腳的習慣,但大部分人不是說家里沒浴缸,就是說怕流汗,也有人說使用一般化學制成的泡澡粉。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這些不自然的香精及化學制成的泡澡粉,如果經由呼吸道及皮膚吸收,不但享受不到泡澡的好處,反而會造成慢性自殺。很多疾病是在你來不及了解前就得病,所以我們要活得有智慧,從生活的態(tài)度及習慣去練習觀察及體悟,我們在生活中對身體做了什么。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