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鸚鵡從別處來的這座山,山上的飛禽走獸都對它很友善,鸚鵡在這里的日子過得相當(dāng)舒適自在,但此處雖好,卻不是自己久留之地,鸚鵡還是離開了這些給它帶來歡樂的伙伴,飛到別處去了。
不久,這座山發(fā)生火災(zāi)火焰高聳入天,在遠處的鸚鵡看見后,將身子鉆進水里,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澆滅火山,天神對鸚鵡的這種行徑很不理解,鸚鵡回答說:「我也知道我這點小力救不了火,但我曾經(jīng)在這山上居住過,山里的動物們曾帶我如兄弟,我實在不忍心見它們面臨這場大火,只好盡我所能來幫助它們!」天神對鸚鵡的話很感動,就把大火滅掉了。
(原文: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重。鸚鵡自念雖樂,不可久也,便去。后數(shù)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便入水沾羽,飛而灑之。天神言:「汝雖有志意,何足云也!」對曰:「雖知不能救,然嘗僑是山,禽獸行善,皆為兄弟,不忍見耳?!固焐窦胃?,即為滅火。)
這個故事跟愚公移山有點像,但更加入了感人的友誼。一個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艱巨的任務(wù)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貴人相助就簡單得多,但是貴人(天神)并不是隨意幫助別人的,所謂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如果所從事的任務(wù)是基于一項偉大的情操,則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大家一起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