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上學之后都有一個階段不想去上學,甚至達到了厭學的地步,當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之后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讓他們愛上學習,不抵觸上學呢?
不愛上學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孩子在和父母分離的時候產生的分離焦慮。比如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表現(xiàn)最明顯,不管幼兒園多有趣,孩子總會有些抵觸情緒,甚至哭著喊著不想去幼兒園。等到上小學,雖然抵抗上學的表現(xiàn)沒有那么明顯,但同樣也有一些孩子通過另外一些形式來做“無聲的抵抗”,比如早上不起床,晚上拖拖拉拉不愿意寫作業(yè)等等。其實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學校有老師管教,不如家里自由,而且要與父母長時間分離,他們害怕會被永遠遺忘在學校,這樣的孩子除了上學,如果單獨把他放在家里,也會感到害怕。
家長首先要分清楚孩子是厭學還是膽小,或者是分離焦慮。不愿意上學的孩子如果是因為分離焦慮的話,那就是與父母之間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夠,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只不過有的孩子時間比較短,一般會持續(xù)到4歲左右,有的則比較長。如果孩子一直因為分離焦慮而導致不想上學的話,家長就要采取一些措施來幫助孩子:
1. 讓孩子說出這種感覺
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而不是用頭疼肚子疼或者是其他癥狀來掩飾焦慮的本質。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之后,家長就告訴他們是因為不想和父母分離導致的,這是正常情況,不用害怕。
2. 告訴孩子緩解的技巧
讓孩子在感覺焦慮的時候做深呼吸,把身體放松下來,恐懼和焦慮就會減弱,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恐懼而責備自己。家長可以給孩子寫一些愛的小卡片,比如“媽媽永遠愛你”“爸爸會來接你的”“我很勇敢,可以自己一個人上學”然后讓孩子一旦感到焦慮的時候就打開,這樣也能緩解一下內心的不安。
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學是因為厭學的話,那就需要另一種方式來解決了。厭學并非只是孩子不愿意學習,而是對去學校這件事情很反感,對同學老師也是很不耐煩,他們會逃避去學校,不愿意坐在課堂里學習,回來也不愿意寫作業(yè)。發(fā)現(xiàn)孩子有厭學的情況要及早進行引導:
1. 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
避免因為寫作業(yè)或者學習問題過度爭吵,也不能一個勁地催促,讓孩子寫半個小時作業(yè)就休息十分鐘,然后逐漸延長他們寫作業(yè)的時間,不然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
2. 改善情緒
家長要盡可能多的保持和孩子的交流,尤其是高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思想變化是劇烈的,如果沒有家長的引導可能會一個人鉆牛角尖。家長在溝通的時候不要總圍繞著學習和成績,多和孩子說一些符合孩子年齡需求的話題,才有助于打開孩子的心扉。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那些需要獨立空間的思想型和自我型性格的孩子,讓孩子靜一靜,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溝通。
3. 注重孩子與人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很多時候孩子厭學和人際關系有關?,F(xiàn)在孩子的學習任務都很沉重,大部分孩子就算周末也要上各種補習班,根本沒有時間在一起玩耍。如果家長能夠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讓孩子擁有一個受歡迎的性格,并創(chuàng)造機會與其他家長商量共同出游,給孩子們一起報夏令營,增加孩子融入集體環(huán)境的能力,他們就能學到一些如何處理與同伴之間關系的技巧,與別人交往的時候更順暢,從而應付學校成長環(huán)境得心應手。
4. 提高孩子抗壓能力
多認可鼓勵孩子,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不要讓他們因為一些小事耿耿于懷,躲在自己的舒適圈不出來。即使遇到失敗也能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對自己的狀態(tài)和行為做更好的調整。
還有一種情況會導致孩子厭學,那就是在學校被孤立。
首先家長要分析一下孩子為什么會被孤立,有的孩子是因為不會與人交往,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太強了,還有的孩子性格比較軟弱,內心細膩敏感,對同學之間的交流容易出現(xiàn)過度的情緒反應。家長要從原因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1. 學會表達
讓孩子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孩子不合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愿意開口說,家長要訓練孩子積極表達的意愿,將自己的感受大膽說出來。
2. 建立信心
很多孩子會因為自己被孤立而產生自卑的心態(tài),從而造成惡性循環(huán)更交不到朋友。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即使沒有人和自己玩,也要學會自得其樂,自己有趣了才能吸引別人和自己交往。
3. 報興趣班
讓孩子從技能入手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培養(yǎng)孩子在某個點上有優(yōu)勢,也能提高孩子在同學之間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