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是至關重要的人生大事。紐約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的心理學博士蕾切爾提出,友誼能讓孩子學會分享與換位思考,幫助孩子提升創(chuàng)造力,并提高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孩子交朋友是為人父母必須承擔的責任,那么家長怎樣引導孩子交朋友呢?
1、孩子交友的正確標準
想要引導孩子交朋友,那么爸媽們必須清楚地認清,你的孩子需要怎樣朋友,哪些朋友會給他造成不利影響,這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標準。當然了,標準可不是憑自己的愛好而定,例如“實在受不了孩子跟成績太差的孩子交朋友”,“不想孩子跟太外向的孩子交朋友”之類的想法,如果這樣,就真的犯了不尊重孩子交友的錯誤了。
所以,要怎么評判孩子交往的伙伴呢?既不是看哪家孩子最聽話,也不是憑哪家孩子成績最好。評判標準應該是“孩子的朋友是否影響到了孩子性格和品行的積極發(fā)展”。
2、性格互補是交友的首選
一般而言,對于孩子的交友不能太限制,別依照唯一標準“安靜聰明”找朋友。結交不同性格,特別是能與孩子性格有互相糾正、互相幫助的朋友,對他會有更好的影響。霸道而任性的孩子身邊,強壯而穩(wěn)重的朋友讓他做事不沖動;安靜內向的孩子則需要性格外向熱情的孩子,讓他變得更加活潑好動;備受寵愛、依賴性強的孩子則需要性格獨立自主的伙伴去引導他。
3、盡量避免與“相近且消極性格”的孩子交友
當兩個具有相近的消極性格的孩子聚在一起,則有可能發(fā)生助長消極性格的可能:好斗的孩子們聚在一起,要么內戰(zhàn)不停,要么一致對外鬧得不可開交;性格怯懦而內向的孩子常在一起,他們會采取抱團而遠離孩子們的社交活動;愛惡作劇的孩子們成為伙伴,他們可能互出主意,更加胡作非為。
因此,家長盡可能地引導孩子避免此類交友情況。當然啦,孩子的每個朋友并不都是他的最佳拍檔,但是如果情況沒有特別壞,我們并不需要特別去干涉孩子間的友誼。
4、孩子交友,家長要心中有數(shù)
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朋友。在不了解孩子朋友的性格之前,不要被“學習很差”、“貪玩”這些標簽所迷惑。多鼓勵孩子邀請伙伴到家玩耍,你便能從觀察中知道你的孩子究竟與怎樣性格的人交往。如你發(fā)現(xiàn)家中內向的孩子總是跟同樣安靜的孩子在一起,互相助長了對方的內向性格時,這個時候你不要硬是拆散他們的友誼,可以給孩子介紹多些不同性格的新朋友,讓他的行為性格并不總受到一個同伴的影響。當你觀察到孩子結交一些品德惡劣,性格不良的朋友如有偷竊行為,喜愛暴力、有愛撒謊的性格習慣等,你就不能保持沉默,但也不宜過于激進??梢杂糜鼗氐姆绞阶屗麄儨p少見面的機會,如給孩子晚上報個興趣班,讓他少些時間與這個朋友交往。
5、尊重孩子的朋友,并適度表明自己的傾向
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交友傾向,選擇自己欣賞的、與自己脾氣、性格合得來的小伙伴作為自己的好朋友。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辣手拆友,明智的選擇是做一個默默地監(jiān)督者和守護者,以最少干涉的姿態(tài)保護與引導孩子們如何交友。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與孩子一起發(fā)掘小伙伴的優(yōu)點和長處。比如跟孩子聊一聊“為什么你更喜歡XX小朋友啊?”“XX小朋友是不是很有禮貌?很愛幫助別人?…”“媽媽也喜歡XX小朋友,因為媽媽覺得他…”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受到父母的引導,知道哪些是良好的性格品質和行為,自己應該模仿和學習。即使孩子的朋友有缺點,也可以通過與自己孩子討論、比較,適度跟孩子表明你的看法,排除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一切圖案的涂抹,都是父母一筆一筆描繪出來的。交友技能也同樣如此。培養(yǎng)良好的交友能力,不僅是孩子智力提升、性格良好和心理健康的需要,更是他們日后生存和發(fā)展所必備的技能。因此,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交友能力,做到寬嚴適度,關愛有加。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是什么?真正的朋友是可以跟你同享樂共承擔,不計較得失的人,在你遇到挫折時給你信心,在你貧窮時不離棄,想你之所想,及你之所及。因此,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交友就要交真正的朋友。孩子也要有一顆真誠心、寬容心和利他心,只有這樣,才能和小朋友們相處融洽,那他們的性格才會變得快樂、開朗、自信,他們才會共同進步,茁壯成長,攜手走向陽光明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