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卦下面的三條爻是主卦,代表主方[1]的狀態(tài);上面的三條爻是客卦,代表客方的情況。圖中,紅色的爻表示當位的爻,就是說,從主方的角度考慮,陰陽屬性對主方有利;天藍色的爻表示不當位的爻,就是說,該爻的陰陽屬性對主方不利。圖中的箭頭表示爻之間的有應(yīng)關(guān)系,有應(yīng)表示主卦與客卦的相應(yīng)一對爻是一陰一陽,陰陽和諧;不然,不有應(yīng),不和諧。圖的左邊是爻辭,爻辭是說明爻的,與爻一一對應(yīng),順序是由下到上。圖的下邊,泰是卦名,其后是卦辭。卦辭是從總體上說明卦的含義。
圖中有三個箭頭,表示主卦和客卦的三對爻全部和諧[2],其中,兩對爻的起端和終端都是當位的爻,當位而又有應(yīng),是對主方有利因素,主方應(yīng)當堅持下去。有一個箭頭的起端和終端是不當位的爻,不當位而有應(yīng)是對主方不利因素。
這對不當位而有應(yīng)的爻是主卦和客卦的中爻,代表主方和客方的素質(zhì)。主卦中爻是陽爻,表示主方素質(zhì)良好,有可能在與客方的交往中受到損失;客卦中爻是陰爻,表示客方素質(zhì)不佳,需要從主方取得補益。正好主方良好素質(zhì)滿足客方需要,主方將不可避免地在與客方交往中受到損失,所以說這是對主方不利因素。
然而,從總體上考慮,由于主方積極進取,客方消極被動,主方態(tài)度強硬,客方態(tài)度隨和,主方可以依靠良好素質(zhì),在滿足客方需要的同時,逼使客方按主方意圖行事,從而主方可以得到更多利益,所以卦辭說“小往大來”,給于客方一些利益,這是“小往”,取得更多利益,這是“大來”。其結(jié)果對主方非常有利,“吉”。主方的進展可以很順利,“亨”。
泰卦的爻辭具體地說明主方如何可以做到“小往大來”。刪去判斷詞,爻辭就是一首完整的關(guān)于如何做到“小往大來”的大綱。下面是其譯文:
像是拔柔軟的小草,將草葉匯聚在一起。(維持統(tǒng)一)
包括荒涼的原野,越過河川,不遺漏遙遠地方,廣闊無與倫比,公正的行為得到尊崇。(處事公正)
沒有平坦而不坡斜的地方,沒有往前而不反復(fù)的路,不用擔憂他們的信任,給予食物就有福氣。(給于基本福利)
輕快地行事,不以取得鄰居的利益而富裕,以誠懇取得信任,他們不再戒備。(取信于民)
像帝乙出嫁妹妹,以此得到他們的福佑。(親密溝通)
他們的城墻倒復(fù)在城壕中,不需用兵,他們來報告國情。
下面逐條說明卦爻辭。
卦辭
〖原文〗小往大來,吉,亨。
〖譯文〗付出小,收益大,吉祥,順利。
〖解說〗這是泰卦卦辭,綜合說明當前形勢。主卦的卦象是天,天有無窮威力;客卦卦象是地,地對天無限順從。因此,整個形勢對主方有利。“小往大來”,交往中主方付出小,收益大?!凹?,形勢對主方吉利。“亨”,進展順利。
一陽
〖原文〗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譯文〗拔柔軟小草的時候,將草葉會合在一起拔;出征吉利。
〖解說〗這是泰卦第一爻爻辭,代表主方的行動,陽,表示主方積極主動地謀取和擴大自己的利益,比如說,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投資、進攻、求職、示愛,等等。“茅”(mao),草本植物。“茹”(ru),柔軟:柔茹而寡斷?!皡R”(hui),會合。主方與客方的利益像草一樣纏合在一起。第四爻是陰爻,客方被動,因此,客方依附于主方。如果主方主動,吉利。在主方采取積極主動的時候,須要考慮客方利益,并且協(xié)同客方一起行動,“拔茅茹,以其匯”。爻辭沒有說不主動就不吉利的意思。因此,“出征”,可以更廣義地解釋為對客方采取主動行動,不一定非得要采取進攻形式。
〖結(jié)構(gòu)分析〗第一爻是主卦上爻,其位置是陽位,這條爻是陽爻,陽爻在陽位,當位,并且與四陰有應(yīng)。當位,表明主方積極主動,可能有利于發(fā)展,從而取得更多利益,是潛在的對主方有利因素;有應(yīng),表明客方消極被動,是主方發(fā)展的好機會,這潛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對主方有利因素,所以爻辭說“征吉”。
二陽
〖原文〗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譯文〗包括荒涼的原野,越過河川,不遺漏遙遠地方,廣闊無與倫比,公正的行動得到尊崇。
〖解說〗這是泰卦第二爻爻辭,這是陽爻,表示主方素質(zhì)是陽,比如說,主方有資金、有地位、有權(quán)力、有實力、有技術(shù),等等?!鞍摹敝小鞍保╞ao)指包括,無所不包?!盎摹保╤uang),荒野,落荒而逃?!榜T”(ping)指涉水?!板凇保▁ia)是遠,遐方?!芭蟆保╬eng)是比,倫比,碩大無朋。“尚”(shang)是尊崇,高尚。主方良好素質(zhì)是對積極主動行動的有力支持,主方應(yīng)當充分發(fā)揮自己力量,用自己的力量強化主客雙方關(guān)系,“包荒,用馮河”?!爸行小?,不左不右地走中間。在廣泛的范圍內(nèi),主方處事不偏不向,公正公平,取得客方尊重。
〖結(jié)構(gòu)分析〗第二爻是主卦中爻,其位置是陰位,這條爻是陽爻,陽爻在陰位,不當位,不過,和五陰有應(yīng)。不當位,表明主方良好素質(zhì)有可能在與客方交往中遭受損失;有應(yīng),表明客方素質(zhì)不佳,需要從主方取得補益,這潛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對主方不利因素。然而,由于主方積極主動,客方消極被動,以及主方態(tài)度強硬,客方態(tài)度隨和,主方有可能依靠良好素質(zhì)逼使客方按自己的意圖行事,這實際上對主方有利。不過主方應(yīng)當處事公平,取得客方尊重,這樣主方的良好素質(zhì)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所以爻辭強調(diào)“得尚于中行”。
三陽
〖原文〗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譯文〗?jīng)]有平坦而不坡斜的地方,沒有往前而不反復(fù)的路,艱苦堅持就無所怪罪,不用擔憂他們的信任,給予食物就有福氣。
〖解說〗這是泰卦第三爻爻辭,陽爻,表示主方態(tài)度強硬。“恤”(xu)是憂慮。在與客方交往中,可能會有許多問題,許多反復(fù),主方態(tài)度不宜過分強硬,應(yīng)當比較靈活而柔和地處理雙方關(guān)系中的各種問題,要認識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如果艱苦地堅持下去,就無所怪罪。不用擔心客方是否信任主方,如果主方為客方做些實事,主方就有福氣,“于食有?!?。
〖結(jié)構(gòu)分析〗第三爻是主卦上爻,其位置是陽位,這條爻是陽爻,陽爻在陽位,當位,又與六陰有應(yīng)。當位,表明主方強硬態(tài)度可能有助于主方制約客方,是潛在的對主方有利因素;有應(yīng),表明客方態(tài)度隨和,接受主方制約,這潛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對主方有利因素。不過,第三爻是對第二爻的補充,這兩條爻都是陽爻,表明主方素質(zhì)非常好,實力極強,這樣就可能對客方過于強硬,從而引起客方不信任。為了取得客方信任,主方應(yīng)當態(tài)度強硬適當,不能過度,還要以自己良好素質(zhì),為客方做實事,所以爻辭強調(diào)“艱貞無咎”,“于食有?!薄?
四陰
〖原文〗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譯文〗輕快地行事,不以取得鄰居的利益而富裕,以誠懇取得信任,他們不再戒備。
〖解說〗這是泰卦第四爻爻辭,陰性?!棒妗保╬ian),很快地飛,翩翩,輕快地飛舞。這條爻表示客方行動被動,客方順從主方,為主方的積極行動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結(jié)合主客形勢,這條爻辭的意思是:主方輕快地進入客方利益領(lǐng)域;主方不損傷客方利益,對待客方誠意,使客方不加戒備。主方不宜依仗自己的實力損害客方利益,“翩翩,不富以其鄰”,而應(yīng)當與客方協(xié)同,在協(xié)同合作中,以誠信取得客方信任,通過發(fā)展與開拓,取得自己的利益。
〖結(jié)構(gòu)分析〗第四爻是客卦下爻,其位置是陰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陰位,當位,并且和一陽有應(yīng)。當位,表明客方消極被動有可能為主方發(fā)展提供方便,是潛在的對主方有利因素;有應(yīng),表明主方積極主動,正好利用客方提供的機會,這潛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對主方有利因素。不過,主方應(yīng)當尊重客方利益,取得客方信任,才有利于主方發(fā)展,所以爻辭強調(diào)“不戒以孚”。
五陰
〖原文〗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譯文〗像帝乙出嫁妹妹,以此得到他們的福佑,非常吉利。
〖解說〗這是泰卦第五爻爻辭,陰,表示客方素質(zhì)不佳,比如說,資金缺乏、地位底下、實力薄弱、教育程度低,等等?!办怼保▃hi),福?!暗垡覛w妹”是歷史典故,這里用歷史典故說明主方與客方建立親善關(guān)系?!懊谩敝干倥皻w妹”指嫁女。主方素質(zhì)良好,主方以自己良好素質(zhì)幫助客方,像帝乙歸妹那樣,主方與客方建立親善關(guān)系,以此主方受益,非常吉利。
〖結(jié)構(gòu)分析〗第五爻是客卦中爻,其位置是陽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陽位,不當位,然而與二陽有應(yīng)。不當位,表明客方素質(zhì)不佳,有可能向主方索取利益,是潛在的對主方不利因素;有應(yīng),表明主方素質(zhì)良好,有可能滿足客方需要,對主方不利因素。然而,由于主方積極主動,客方消極被動,以及主方制約客方,主方有可能給于客方實惠而同時獲得更多利益,這種情況對主方非常有利,所以爻辭說“元吉”。
六陰
〖原文〗城復(fù)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譯文〗他們的城墻倒復(fù)在城壕中,不需用兵,他們來報告國情,堅持下去就過分。
〖解說〗這是泰卦第六爻爻辭,陰,表示客方態(tài)度隨和?!皬?fù)”(fu),翻倒?!摆颉保╤uang),沒有水的城壕?!耙亍保▂i),都城,古時指諸侯國國家。這里,“邑”指客方。“告命”,報告情況。《左傳》有段說:“宋不告命,故不書?!币馑际牵核螄鴽]有報告情況,所以不寫入春秋。“城復(fù)于隍”形象地指客方態(tài)度隨和,“勿用師”指主方不需要對客方采取強硬措施?!白砸馗婷?,從這個諸侯國有使者來報告情況了,以此為比喻,說明客方服從主方了。
〖結(jié)構(gòu)分析〗第六爻是客卦上爻,其位置是陰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陰位,當位,又與三陽有應(yīng)。當位,表明客方態(tài)度隨和,可能有利于主方按自己的意圖行事,是潛在的對主方有利因素;有應(yīng),表明主方態(tài)度強硬,正好可以利用客方的隨和態(tài)度按自己的意圖辦事,這潛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對主方有利因素。然而,第六爻是對第五爻的補充,這兩條爻都是陰爻,表示客方素質(zhì)很差,力量極薄弱,而相比之下,主方實力極強,主方有可能對客方過于粗暴和傲慢,這種情況對主方不利,所以爻辭強調(diào)“貞吝?!敝鞣降膽B(tài)度不宜過分強硬。
2
白話解釋
編輯
泰:小往大來,吉,亨。
【白話】《泰卦》象征通達:“小往”指坤到了外面(外卦),“大來”指乾到了里面(內(nèi)卦),吉祥,亨通。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白話】《象辭》說:《泰卦》的卦象為乾(天)下坤(地)上,地氣上升,乾氣下降,為地氣居于乾氣之上之表象,陰陽二氣一升一降,互相交合,順暢通達;君主這時要掌握時機,善于裁節(jié)調(diào)理,以成就天地交合之道,促成天地化生萬物之機宜,護佑天下百姓,使他們安居樂業(yè)。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白話】初九,拔起了一把茅草,它們的根相連在一起,真是物以類聚,共同往前行進是吉祥的。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在也。
【白話】《象辭》說:“有包容大川似的寬廣胸懷”,“能夠輔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說明自己光明正大,道德高尚。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白話】九三,沒有都是平地而沒有山坡的,沒有只出去不回來的,堅守正道總是會有艱難的,但這樣能夠避免過失,不要憂慮誠信的作用,自可有盛宴福慶。
《象》曰:“無往不復(fù)”,天地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白話】六四,像飛鳥連翩下降,虛懷若谷,這樣與鄰居相處,不互相戒備,彼此以誠相見,講求信用。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復(fù)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白話】上六,城墻倒塌在久已干涸的護城壕溝里;這時不可進行戰(zhàn)爭,要發(fā)布自行貶責文告,即使堅持正道也難免災(zāi)禍。
《象》曰:城復(fù)于隍,其命亂也。
【白話】《象辭》說:“城墻倒塌在久已干涸的護城壕溝里”,說明形勢已經(jīng)向錯亂不利的方面轉(zhuǎn)化,其前景是不大美妙的。[3]
3
卦意
編輯
第11卦地天泰(泰卦)應(yīng)時而變
中中卦
第11卦地天泰(泰卦)應(yīng)時而變
第11卦地天泰(泰卦)應(yīng)時而變
:學(xué)文滿腹入場闈,三元及第得意回,從今解去愁和悶,喜慶平地一聲雷。象曰:學(xué)文滿腹入場闈,三元及第得意回,從今解去愁和悶,喜慶平地一聲雷。
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坤)相疊,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萬物紛紜。反之則兇。萬事萬物,皆對立,轉(zhuǎn)化,盛極必衰,衰而轉(zhuǎn)盛,故應(yīng)時而變者泰(通)。
事業(yè):堅持由小而大,循序漸進的原則,事業(yè)已達到順利的境地,更應(yīng)小心從事,居安思危,積極尋求、開拓新的事業(yè),方可繼續(xù)前進,若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必遭失敗。
經(jīng)商:順利。務(wù)必注意市場動向,開拓新的領(lǐng)域,展開新的競爭。為此,密切與他人的合作,爭取各方面的幫助,但需謙虛謹慎,警惕巧言令色的小人。
求名:具有成功的條件,但一定得更加努力,刻苦追求,最忌聰明反被聰明誤。
外出:一帆風順。
婚戀:美滿姻緣。談戀愛卻不可不認真對待。
決策:吉祥如意。適應(yīng)能力強,各項事業(yè)能成功。能謀善斷,長于人際關(guān)系,能團結(jié)他人共創(chuàng)業(yè)績,靈活機動,很能適應(yīng)形勢的變化,不斷向新的領(lǐng)域邁進。但在人生途中必須兢兢業(yè)業(yè),尤其不可麻痹大意,在擇朋選友方面更應(yīng)慎重,切防小人倒運。[3]
4
詳細分類
編輯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白話】初九,拔起了一把茅草,它們的根相連在一起,真是物以類聚,所以找它時要以其種類而識別,往前行進是吉祥的。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白話】九二,有包容大川似的寬廣胸懷,可以徒步涉過大河急流;禮賢下士,對遠方的賢德之人也不遺棄;不結(jié)成小團體,不結(jié)黨營私,能夠輔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在也。
【白話】《象辭》說:“有包容大川似的寬廣胸懷”,“能夠輔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說明自己光明正大,道德高尚。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艱貞無咎,勿悔恤其孚,于食有福。
【白話】九三,沒有平地不變?yōu)槎钙碌?,沒有只出去不回來的,處在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堅守正道就沒有災(zāi)害,不要怕不能取信于人,安心享用自己的俸祿是很有福分的。
《象》曰:“無往不復(fù)”,天地際也。
【白話】《象辭》說:“沒有只出去而不回來的”,葉落歸根,人回故鄉(xiāng),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往往互相轉(zhuǎn)化,表明此時正在天地交合的邊沿,處于變化之中。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白話】六四,像飛鳥連翩下降,虛懷若谷,這樣與鄰居相處,不互相戒備,彼此以誠相見,講求信用。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白話】《象辭》說:“像飛鳥從高處連翩下降,虛懷若谷”,說明此時不以個人的殷實富貴為念;“與鄰居相處,不互相戒備,彼此以誠相見,講求信用”,因為這是大家內(nèi)心共同的意愿。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白話】《象辭》說:“帝乙把女兒嫁給賢德而又富裕的人家,因此獲得了深厚的福分,是在吉在利的事”,說明因為實現(xiàn)了長期以來心中祈求的意愿,所以結(jié)果是吉祥的。
上六,“城復(fù)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白話】上六,城墻倒塌在久已干涸的護城壕溝里;這時決不可進行戰(zhàn)爭,應(yīng)減少繁瑣的政令,以防止可能出現(xiàn)的土崩瓦解的局面。
“泰”,通暢、平安的意思,這是泰卦總體形勢的特征。
《序卦傳》說:“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碧┴跃o接著履卦發(fā)展而來。履卦的卦象上天下澤,乾陽在上,兌陰在下,象征辨別上下之分的等級秩序,所以說“履者禮也”,履卦的總體形勢就是遵守這種等級秩序的規(guī)定,循禮而行。泰卦的卦象與履卦恰恰相反,乾陽在下,坤陰在上,看來是顛倒了上下之分的等級秩序,違背了循禮而行的原則,但也正是由于這種表面形式上的顛倒違背,才使得總體形勢通暢平安,形成“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和諧。所謂“履而泰,然后安”,“而”是連詞,一方面表示由履而泰是一種前后相因自然而然的生成系列,同時也表示此二者雖然看起來相反而實際上卻是互相依賴,互相促成。[3]
5
其他釋義
編輯
儒家一貫強調(diào),“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這個命題包含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說,禮之運用,貴在能和,社會人際關(guān)系的融洽和諧是循禮而行的宗旨所在和趨向目標。另一層意思是說,美的理想應(yīng)該是禮與和的有機的統(tǒng)一,單有禮的節(jié)制而無和的融洽不能叫美,反過來看,單有和的融洽而無禮的節(jié)制,也不能叫美?!吨芤住氛驹陉庩栒軐W(xué)的高度對儒家的這個理想進行理論上論證,依據(jù)履卦的卦象闡明秩序性的原理,依據(jù)泰卦的卦象闡明和諧性的原理,明確指出,陰陽兩類勢力由秩序發(fā)展而為和諧,關(guān)鍵在于此二者結(jié)成了一種交通往來的關(guān)系,而不是上下隔絕,否塞不通。從泰卦的卦象看,乾為天,坤為地,天本在上而來居于下,地本在下而往居于上,這種天尊地卑的位置的互換有利于陰陽二氣交通暢達,往來無阻,促使萬物生長發(fā)育,這是宇宙自然所普遍遵循的規(guī)律。社會人事的情形也同樣如此,作為統(tǒng)治者的君主高高在上,作為被統(tǒng)治者的臣民卑處于下,如果把這種等級之分的秩序僵化固定起來而不交通往來,就會使二者的關(guān)系矛盾對立,相互斗爭,永無寧日。整個社會缺乏共同的組織目標,無法形成“上下交而其志同”的和諧整體,所以必須進行位置的互換,君主屈尊就下以體察下情,臣民地位上升以使下情得以上達。這種位置的互換是一個“小往大來”的動態(tài)的過程。“小”指坤陰,“大”指乾陽,“往”是向外,“來”是向內(nèi),乾之三爻由上而下居于內(nèi)卦的位置,坤之三爻由下而上居于外卦的位置,乾為健,坤為順,陽代表君子,陰代表小人,所以說“內(nèi)陽而外陰,內(nèi)健而外順,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這種“小往大來”的動態(tài)的過程之所以吉祥亨通,是因為總體上呈現(xiàn)出一種“君子道長,小人道消”的發(fā)展趨勢。從《周易》的陰陽消長之理的角度看,一個社會群體不能只有君子而無小人,也不能只有小人而無君子,此二者作為對立的兩極相互依存,相互消長,共同生活于社會的統(tǒng)一體中,乃古今之常道,天理之本然。如果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善的積極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則能合理處理二者的關(guān)系,促進社會的和諧融洽,此之謂治世。反之,如果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惡的消極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就會激化社會的沖突意識,破壞社會的和諧融洽,爭奪不已,相互傷害,而成為亂世,因此,泰卦由“小往大來”而形成的總體形勢,具有陽剛之德的君子在內(nèi)健于行事,秉承陰柔之質(zhì)的小人在外順以聽命,正是“君子道長,小人道消”的治世,其發(fā)展前景吉祥亨通,也就是理所當然了。[1]
6
其他含義
編輯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是最大的陽,地是最大的陰,“天地交”是說陰陽二氣交通往來,雙向互動,由此而促使萬物生長發(fā)育,調(diào)適暢達、永葆蓬勃的生機,這是宇宙自然所遵循的普遍規(guī)律,稱之為“天地之道”,“天地之宜”。社會人事的經(jīng)營管理也應(yīng)該遵循這種普遍規(guī)律,以“天地交泰”作為最高的理想目標,從事“天工人其代之”的努力?!昂笠载敵商斓刂溃o相天地之宜”,“后”指君主,“財”即裁,“財成”,通過裁斷決定而使之成就,“輔相”,輔助參贊,全句是說,君主是國家管理的最高決策者,從泰卦的卦象中領(lǐng)悟到“天地之道”與“天地之宜”的普遍規(guī)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進行“財成”、“輔相”的工作。正是由于主觀的人事努力遵循了客觀的自然規(guī)律,所以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發(fā)揮領(lǐng)導(dǎo)的功能,左右民生,治理天下。[3]
7
《彖》曰
編輯
泰,小往大來,吉,亨。
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內(nèi)陽而外陰,內(nèi)健而外順,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彖傳〕
《彖傳》說:泰的卦象征了亨通太平,陰柔之氣離去,陽剛之氣到來,故吉祥順利。表明了天地的陰陽交合,才有萬物的生養(yǎng)暢通;君臣上下的交流溝通,方能志同道合。內(nèi)心剛陽而外表陰柔,對內(nèi)剛健而對外柔順,內(nèi)養(yǎng)為君子而外現(xiàn)是小人。君子德行之道發(fā)揚光大,小人卑劣之道路盡途窮。[3]
8
象曰
編輯
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無往不復(fù),天地際也。
翩翩不富,皆失實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城復(fù)于隍,其命亂也。[3]
9
新解
編輯
【原文】
?。ㄇ吕ど希┨伲盒⊥髞恝?初九:拔茅茹(3),以其匯(4)。征,吉。 九二:包荒(5),用馮河(6),不遐遺(7)。朋亡,得尚于中行(8)。 九三:無平不陂(9),無往不復(fù)。艱貞(10),無咎。勿恤,其孚(11)于食, 有福。 六四:翩翩(12),不富以其鄰(13),不戒以孚(14)。 六五:帝乙歸妹(15),以祉(16),元吉。 上六:城復(fù)于隍(17),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自邑告命。貞吝
【注釋】
?、偬┦潜矩詷祟}。泰的意思是交通和暢,卦象為表示地的“坤”和表示 天的“乾”相疊加,以示陰陽交通和暢。全卦內(nèi)容主要講對立面的相互轉(zhuǎn)化。 ②小往大來:失去的小,得到的大。③茅茹:一種可作紅色染料的 草。(4)匯:種類。(5)包:用作“枹”,指枹瓜?;模嚎铡0模簩?瓜挖空(用來綁在身上渡河)。(6)馮(ping) 用作“淜”,徒步過河叫淜。(7)不遐:不至于。遺:下落,下沉。 (8)得尚:得到幫助。中行: 中途,半路上。(9)陂:斜坡。(10)艱:通“旱”。艱貞:占問旱災(zāi)。 (11)孚:相信。其孚于食:相信糧食不成問題。(12)翩翩:用作“諞諞”, 意思是巧言善辯,說大話。(13)富:用作“?!?。不富:遭殃。以:連累。 (14)戒:警惕。孚:俘虜。(15)帝乙:殷代最后第二個帝王,紂王的父 親。歸:嫁。妹:少女。(16)祉(ZhT):福。以祉:有福,得福; 隍:沒有水的護城濠(有水的護城濠叫池)。
【譯文】
泰卦:由小利轉(zhuǎn)為大利,吉利亨通。 初九:拔掉茅茄草,按它的種類特征來分辨。前進,吉利。 九二:把匏瓜挖空,用它來渡河,不至于下沉。財物損失了, 半路上又得到別人幫助。 九三:平地總會變成起伏的斜坡,外出離開終歸要返回。占問旱情,沒有災(zāi)難。不用擔心,相信會有糧食吃,會有福份。 六四:騙人說大話,使鄰近的人一同遭殃,沒有提防,還有人成了俘虜。 六五:殷王帝乙把女兒嫁給周文王,因此得福,大吉大利。 上六:城墻被攻破,倒塌在城濠中。從邑中傳來命令,要停止進攻。占問得到不吉利的征兆。
【讀解】
中國傳統(tǒng)思想注重對立面的相互轉(zhuǎn)化,在《周易》中已初露 端倪。以后的歷代思想家不斷談到這方面的問題,將這方面的思 想不斷深化光大。老子就是一個突出代表。
對立面的相互轉(zhuǎn)化,核心就是一個彼此溝通、轉(zhuǎn)移的問題。天與地、自然與人類、國家與國家、一群人同另一群人、國君與臣民、丈夫與妻子,都存在相互聯(lián)系和溝通的問題。通則暢,暢則和,和則萬物興旺繁盛。對立、對抗,只能導(dǎo)致敵意、矛盾沖突, 以至暴力戰(zhàn)爭?,F(xiàn)代社會中的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了相互溝通與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性。
古人談?wù)搶α⒚孓D(zhuǎn)化的立足點在一個“和”字,向他們更看 重的是雙方的轉(zhuǎn)化:由生到死,由盛到衰,由好變壞,由大到小, 由福到禍。轉(zhuǎn)化過程就是一個運動和變化的過程,這表明他們是 用動態(tài)的觀點來看待萬事萬物的存在。其中既有來源于真實生活的切身體悟(“包荒,用馮河,不遐遺。”),也有理性抽象的思辨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保?,應(yīng)該說是相當深刻。我們現(xiàn)在更進一 步認識到,對立轉(zhuǎn)化需要一定的條件,比如由量變到質(zhì)變 比如使用技術(shù)手段或政治、軍事手段,而我們始終不應(yīng)忘記的是古 人早已闡明了的道理:萬物順遂和暢就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