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識鴻博的安嘉士
安嘉士 字心齋,明代真定府無極縣合流人。隆慶元年(1567年)中舉人。曾任山東費(fèi)縣知縣、山西定襄縣知縣。
嘉士出身官僚世家。高祖父安榮,任河南汝寧府知事,清慎仁恕,卓有賢聲;曾祖父安琬,任直隸廬州府知事,經(jīng)歷公恕,士民敬仰;祖父邦直,任浙江嘉興縣丞,為官寬厚,眾民懷之。嘉士在費(fèi)縣任上,剛毅而民服,任定襄知縣政績卓著,民眾厚愛。清光緒《定襄縣志》載,嘉士“見俗過侈,治之以敦樸”,“宅心仁恕,行政寬平”,“萬歷丁丑(1577年)邑大饑,嘉士賙貸甚勤,活饑民無數(shù),而公帑不空,富室不擾?!奔好?579年)嘉士奉命創(chuàng)修《定襄縣志》,“延詢耆老,講究法制,身先勞之……綜核古今,考訂謬誤,定為7卷”。因此,“襄之有志也,自今上己卯無極安公始征之矣……”由于“美績傳誦不絕”,朝廷“特遣冀寧道使者循吏匾賜之。”
嘉士“人品瀟灑,才識鴻博,詩酒襟懷,文華風(fēng)月”,著有《安嘉士文集》刊行于世(今佚)。流傳至今的名篇有《創(chuàng)建三官廟大坊記》、《重修城隍廟記》和詩詞《魁樓》、《泮泉》等。主要貢獻(xiàn)當(dāng)屬萬歷元年(1573年)編纂無極縣第四代縣志。民國《無極縣志》云:“明有邑人安嘉士纂修縣志,無刻本。天啟年間(1621年——1627年)縣長王公(家徵)重修,付之剞劂(剞劂,jijue。雕刻用的彎刀)。”又云:“無極縣志可考見者,最初為明朝邑人安嘉士所纂,前此尚有無極縣志不可考。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修于邑令高公必大,安志今已無存,高志就所見亦僅國立北平圖書錧一部,乃來自清皇宮者。安志雖佚,但高志于安志多所征引,又高志題知縣高必大載南甫輯補(bǔ),則高志乃說法安志原文輯補(bǔ)而成,非創(chuàng)作者。今高志孤本既得,是安志已亡而不亡矣。”(選自《無極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