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毛澤東的一生,其之所以能成就大業(yè),固然和其博大的愛心,堅韌的毅力有關,但主要還是他有獨到的用人觀。他不僅讓大批的文臣武將甘愿在他的領導和指揮下東殺西砍,還改良、轉化了不少敵人為革命效力。
一代名將許世友,雖然一生戰(zhàn)功卓著,但也有嚴重的缺點,性格鋼烈,脾氣暴躁。1937年,以紅四方面軍為主的西路軍慘敗的消息傳到延安紅軍大學。迅速導致其他學員對紅四方面軍產生誤會,把紅四方面軍和張國燾視若同類進行批判。許世友當時正在紅軍大學上學,聽到這些批判后,紅四方面軍出身的許世友覺得整天抬不起頭,原紅四方面軍過來的幾個學員也因此受影響,一時間大家都覺得被人看不起,沒有出路。于是,許世友就提議大家干脆離開紅軍,離開延安,重回四川區(qū)鬧革命。后來,因他們中的王建安突然醒悟,把這事報告給了紅大保衛(wèi)處長,保衛(wèi)處又報告給了政治部主任莫文驊,莫文驊又報告給校長林彪,林彪又報告給毛澤東,毛澤東就命令把許世友他們抓起來。在處理這件事時,因為要牽涉很多紅四方面軍的問題,所以毛澤東出奇地冷靜,并沒有盲目地下結論。為了解清楚情況,毛澤東決定親自去和許世友交談一下。
結果,他一走進關壓許世友的房子,許沖他揮拳便打。在一旁的羅瑞卿立刻命幾個警衛(wèi)員把許世友攔住,毛澤東方才躲過了許的拳頭。即使這樣,毛澤東還是原諒了許世友,感動得許世友當場跪地。毛澤東此舉換來的是許世友后來對黨、對軍隊和對他本人的無限忠誠。二人關系后來越來越密切,許在毛澤東眼里的地位也越來越重,毛澤東以后在處理林彪、四人幫奪權等特殊的歷史時刻,都給許世友安排了特殊使命。
在井崗山革命根據(jù)地初創(chuàng)時期,部隊人數(shù)不多,再加上戰(zhàn)斗頻繁,傷員較大,而兵源又不好補充。為穩(wěn)定革命隊伍,保存有生力量,部隊在招征兵時,除了招些窮苦百姓外,還不得不弄一些俘虜充實隊伍。這些俘虜在國民黨軍隊里沾染了不少惡習,吃喝嫖賭無所不干,他們中間還有不少人抽大煙。當時,有不少工農出身的戰(zhàn)士對這部分人很反感。但毛澤東沒有盲目放棄他們,而是對他們進行教育、幫助、改造,引導他們走上革命道路。在耐心教育幫助他們的同時,還充分利用他們抽大煙的“特長”,把這些人編成一個偵察隊,讓他們化妝成煙客深入敵占區(qū)的煙館搜集敵人情報。后來,這些人全部被改良成了優(yōu)秀的紅軍戰(zhàn)士,對革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解放初期,貴州的匪患仍很嚴重。到1953年時,武功高強,身手敏捷,槍法奇準的布依族女匪程蓮珍仍逍遙法外。后來,經過貴州省軍區(qū)努力,終于將其擒獲。按其罪責,應當嚴懲。當貴州省軍區(qū)把此事上報到中央時,毛澤東竟然讓放了她。因為當時打匪雖然已接近尾聲,但情況仍很復雜,特別是民族問題和土匪問題交織在一起,很難處理。程蓮珍經過說服教育后,果然洗心革面。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就勸說22名匪徒向人民政府投降。有幾個號稱“八大金剛”的匪首,特別兇狠狡猾,拒不投降,陳蓮珍動員他們家屬去勸降多次未果,于是她帶著部隊進山將這三個頑匪一一擊斃,維護了貴州的安定。
中國實戰(zhàn)紅色管理創(chuàng)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孫軍正老師認為,毛澤東的用人策略對我們有兩點啟迪:
一是領導干部或企業(yè)高管要有寬闊的胸懷,敢用曾對自己不敬的能人;二是對有性格缺陷,甚至是有污點的人也不要輕易拋棄,而是發(fā)現(xiàn)他的長處,并做到因才施用,并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一旦轉化成功,這些人就會釋放出極大的工作熱情和干勁。
紅色精神,薪火相傳。為了讓更多人學習紅色管理,歡迎各地培訓機構代理推廣紅色管理系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