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明,劉小明講師,劉小明聯系方式,劉小明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中國實戰(zhàn)派生產質量采購管理講師
5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劉小明:有備而戰(zhàn)
2016-01-20 59398
質量大師飛利浦.克勞士比曾經提出著名的1;10:100法則,在設備管理中的解釋就是早期預防費用1元,發(fā)展到隱患再處理需花10元,到了故障再組織搶修就要花費100元。03年的非典和09年的甲型H1N1流行之巨大差別就是對此強有力的見證。 

  設備在正常運轉時,我們假想故障的發(fā)生,看應對措施的準備情況,就像消防演習一樣。首先要想象都會有哪些故障,這些故障一旦發(fā)生,檢查我們的技術方面準備好了沒有?我們的人員方面準備好了沒有?我們的工具方面準備好了沒有?我們的備件方面準備好了沒有?我們的流程是否支持?然后,對照差距展開工作,利用一些管理工具使形成的任務固化,跟蹤這些任務就達到了閉環(huán)。 

  一、技術準備 

  1.排查路徑 

  假設某臺設備液壓系統(tǒng)失壓,看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排查,泵的工作是否正常?電機接線是否正確?溢流閥是否能夠建立壓力?等等。給大家推薦一種工具叫“故障樹”,就是把設備可能的故障現象全部列出,對著每個故障分析其可能的原因,逐個排除,并且找出原因后還要研究防止此類故障的預防措施,要制定保養(yǎng)規(guī)范,如此,一臺設備就會像大樹一樣串在一起。關鍵設備組織大家利用這種工具提前反復討論、修正并在實踐中檢驗,預案工作就會越來越有指導性。 

  2.外界支持 

  故障并不是依靠內部的力量都可以解決,這就要求我們平日要準備這些渠道,在急需時派上用場。比如,控制方面的專家學者,液壓方面的專家高手等等,可以定期請他們現場檢查隱患,可以在故障搶修中得到其技術支持。還有廠家的支持也很重要,生產廠家是這種設備的專家,他積累了太多的關于這種設備的經驗,許多故障都可以請他們幫助解決?,F在的通訊這么發(fā)達,電話、郵件、QQ等許多工具都可以利用,實在不行就請他們來現場。另外,同行的交流也不可忽視,同行之間的工藝、設備都類似,維修人員交流會非常順暢,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請他們幫忙也是個很好的途徑。一些大型集團內部可以考慮資源共享,建立設備互動小組,把人員充分利用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平日要建立各種聯系的渠道并保持良好的互動,緊急時就派上了用場。 

  二、人員準備 

  這里兩個含義,一個是發(fā)生故障時人員是否能迅速組織起來,比方說接到通知多長時間要到現場,誰來調配資源,這是故障搶修的前提。另一層含義是,人員的技術水平能否達到。許多維修人員只是熟悉自己負責的設備,一旦其他設備需要幫助,基本上指望不上,所以有條件的話要實行維修工輪換,相互熟悉所有的設備。維修人員技能提升一方面靠機制引導大家不斷地學習,另一方面就是實戰(zhàn)的培訓。每一次故障都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把它分析透,回顧檢修過程會發(fā)現許多彎路是不該走的,許多預防工作是沒有做到位的。 

  三、備件準備 

  備件預案一方面要檢查備件是否有庫存?是否能快速領到現場?如前邊提到的液壓系統(tǒng)失壓問題,假如說就是溢流閥損壞,能快速把這種型號的閥調到位嗎?另一方面是備件信息的準備,有時候在現場明顯感到某部位軸承要出問題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型號的,所以只有停下來,打開看了以后再去查是否有這種型號,再交給采購部門去緊急采購,采購渠道提前準備了還好,沒準備的話,就上網搜。跟對方談條件也很困難,因為大部分都是些金額不大的對商家無所謂的件,所以對方也不會很配合,這就導致了采購成本的上升和采購時間的延長,大量的停機損失就這樣發(fā)生了。作為維修人員要珍惜每一次檢修、搶修的“開腸破肚”的機會,把里面一些元件品牌、型號記錄下來,天長地久我們的備件BOM就形成了,就不會僅僅依靠說明書的所列了。我們知道,說明書往往只是一些大件、常用件會標出,大量的備件尤其是設備廠家對外采購的部件里面的元件是不會全部標注的,所以要求我們平日的留心、積累。 

  四、工具準備 

  有些設備的檢修是需要專用工具的,提前準備這些工具或準備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一旦需要能夠快速提供到位。另外要強調的是技術資料的準備,我們許多企業(yè)的資料存在檔案室,人員的輪換使得查找一個資料費半天時間,甚至有的材料還會丟失。筆者前期輔導一家企業(yè)時遇到一次故障:程序丟失到檔案室查了2個小時終于拿回了光盤,但由于保存不當已經讀不出數據了,只能等待與國外聯系,生產受到了很大影響。這里還要強調的是維修人員對線路的改動一定要及時改動技術資料,避免時間久了失去指導意義。 

  五、流程準備 

  企業(yè)都有自己的流程,大的企業(yè)流程更加復雜,當緊急故障發(fā)生時,這些嚴格的流程往往會成為搶修的阻礙。這里介紹一種緊急情況下的“綠色通道”,像120急救一樣,當危及安全、面臨大面積停產等危險時,設備部最高領導和事故發(fā)生部門最高領導可以聯合啟動“綠色通道”。資源可以在整個公司內統(tǒng)一調配,備件可以借用限期補辦手續(xù),一定額度內的對外維修和備件采購可以直接委派等常務副總的權限向兩位部門領導授權,事故處理完畢48小時內要補辦所有手續(xù)并出具報告向常務副總匯報。(當然不當的權限使用會受到追究),這樣緊急處置的反應速度就明顯的加快。 

  六、預測準確 

  現在各個企業(yè)基本上都在搞預防檢修,但往往是一邊檢修一邊故障不斷,總是達不到預期效果。那么,怎樣才能預測準確呢? 

  1.說明書是基本依據,說明書中列明的檢查更換的部位、部件應該列入檢修計劃。 

  2.行業(yè)規(guī)范必須遵守:強制檢驗、檢定的到期必須進行。還有一些非標設備,行業(yè)規(guī)范也沒有,說明書也不完整,這種情況下就要靠企業(yè)自己的積累,形成自己的檢修規(guī)范,這也是制定檢修計劃的重要依據。 

  3.故障BOM:80%的設備故障屬于重復發(fā)生,像病例一樣的記錄設備每一次維修情況,進行梳理歸類可以發(fā)現許多的故障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這也是檢修計劃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4.關注運行狀態(tài):平日的巡檢、點檢,近期的運行狀態(tài),設備負荷情況等都是我們制定計劃時要綜合考慮的。 

  需要注意的是計劃制定后的執(zhí)行,強制性和有效性都要充分發(fā)揮作用。所謂強制性就是一旦制定必須遵守,有效性是指檢修完的設備一定時期內是不允許再壞的,否則維修人員要承擔責任。 

  計劃執(zhí)行之后還要關注效果,跟蹤之后發(fā)生的每一次故障,用于檢驗計劃的準確性。每次故障發(fā)生后要進行分析,假如是檢修計劃里沒有的就要反思我們預測的準確性,假如是計劃里有的就要反思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是沒執(zhí)行還是執(zhí)行了效果不好?不斷地反思比較,用故障案例檢驗我們的預測能力,預測就會越來越準確,我們的防范能力也就顯著提升了!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