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羅明講師,羅明聯(lián)系方式,羅明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中華講師網(wǎng)特聘講師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羅明:莫言為何成功  羅明成功學研究資料
2016-01-20 48625
莫言獲得了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這個消息為持續(xù)近半月的喧囂畫上了一個圓滿的休止符。

  此前的爭議將莫言推到風口浪尖上,各種討論在文學作品和道德倫理中攻訐不休,而很少涉及到對他具體作品的深入分析。因為文學的邊緣化,很多人連莫言的作品都沒有讀過,但仍然可以信口開河,肆意攻擊。甚至有人以為莫言是一名默默無聞的作家,靠著諾貝爾文學獎的炒作才爆得大名。

  其實,近年來莫言一直出現(xiàn)在諾貝爾獎傳聞名單之上,各種傳聞或風言風語一年一度地滿天飛。近30年來的中國文學中,莫言和他的作品一直處在爭議漩渦中心,他的每一部作品出版都帶來了幾乎截然相反的爭議態(tài)度,而與他及他作品相關的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論文數(shù)量驚人,在專業(yè)數(shù)據(jù)庫里你可以搜索到大量與莫言相關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

  莫言為何能獲得諾獎,是他的作品迎合了諾貝爾獎評委對中國文學的想象,還是實至名歸呢?

  作家蘇童:以純文學作品問鼎,無關政治

  蘇童聽到莫言得獎消息很高興,“莫言可以說是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領軍人物,獲得這個獎應該說是實至名歸?!?/p>

  在莫言的作品中,蘇童最喜歡《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勞》,“當然《檀香刑》《蛙》也是寫得非常好、非常專業(yè)的作品。莫言的這次獲獎,是中國作家的成功,更是他個人文學特質(zhì)的成功。諾貝爾獎的評委都是專家,以前總有人說諾貝爾文學獎帶有政治性,我看未必是這樣,這次莫言就是以他純文學性的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p>

  在蘇童看來,莫言的書完全可以跟所有那些諾獎大師平起平坐,莫言的書一直偏向農(nóng)村題材,可能青年讀者沒有那么多,但是他的作品一直在專業(yè)讀者中非常有口碑。而且莫言始終注重當代寫作,蘇童說,這是莫言在一定時間里的寫作趨向,作家通常會關注現(xiàn)實,想對現(xiàn)實發(fā)聲。

  作家麥家:打動評委的是他的寫作態(tài)度

  “真是替莫言高興,替中國文學高興?!丙溂以诮邮懿稍L時說。

  在莫言眾多的作品中,麥家非常喜歡《檀香刑》和《酒國》,最喜歡《豐乳肥臀》,“我覺得莫言打動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的,肯定是他整體的寫作態(tài)度、精神和質(zhì)量,是作為中國作家一以貫之地對中國這片土地以及人的靈魂狀態(tài)的一種探索,最重要的是他每一部作品的探索都不重復。”

  麥家認為,莫言的這次獲獎一定會擴大中國作家的海外影響力,漢語比較難翻譯,中國文學在海外可以說是小眾文學。近三十年中國經(jīng)濟騰飛,文學藝術的騰飛一定是在經(jīng)濟之后,莫言此次獲獎可以說是代表中國被權威大獎認可,中國文學在世界上必然會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和評論者。

  麥家認為,歷來文無第一,但莫言一定在第一流的作家之中。當然其他中國作家中,如賈平凹、蘇童、余華、鐵凝、李銳、北島還有閻連科等人,都可以說是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中國作家。

  專題策劃:《莫言 讓中國教育啞口無言》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莫言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于是,紅高粱紅了、股票反彈了、"莫言牌"燒雞上市了、房 產(chǎn)開始打廣告了、慈善家標哥承諾送房了、大街小巷到處充斥著"豐乳肥臀"……只有,"教育"無言以對,沉默不語,因為正是"教育"的失敗成就了中國諾獎第 一人,終結了國人對諾獎的神化……莫言,狠狠的給中國教育“一巴掌”!

《收獲》雜志主編程永新:他有詭譎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

  相比同期文壇上的其他作家,莫言的優(yōu)勢在于國外翻譯家愛其作品。在程永新看來,改革開放幾十年,莫言堪稱是領跑中國當代文學潮流的代表作家,中國曾有很多次與諾獎很接近,但是都因種種原因,最終擦肩而過。而如今,莫言的作品終于能夠進入國外主流社會的視野,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我非常開心。作為中國人,作為文學人,我感到驕傲和自豪?!背逃佬抡f,自己特別尊敬甚至是崇拜莫言。從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卜》發(fā)表后震驚文壇起,他持續(xù)地寫出了《紅高粱》系列、《豐乳肥臀》、《酒國》、《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一大批優(yōu)秀作品?!澳缘淖髌匪峁┑闹袊?jīng)驗,詭譎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充滿意象、詩意和幽默的獨特敘事,都令人贊嘆。尤其要指出的是,莫言筆下的文學形象文學母本,為中國電影走出國門立下了汗馬功勞?!?/p>

  莫言有很多作品最早都是在《收獲》上發(fā)表的,所以程永新很早就認識莫言,他回憶道,“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初見莫言時,他很少說話,很靦腆。 1988年我主編《中國新潮小說選》,選了他的中篇小說《球狀閃電》。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莫言一直不被主流文化所認同,《豐乳肥臀》、《檀香刑》等作品屢屢遭批判,如今主流文化接納了莫言,說明我們的社會與時代還是在一點點的進步。莫言得諾獎,更將大大鼓舞與刺激中國作家的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性。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嚴鋒:他有強烈而冷靜的鄉(xiāng)土和人道情懷

  嚴鋒在接受采訪時說:“在此激動人心的時刻,我首先想到的是偉大的1980年代,和那個時代星光燦爛的作家群體,莫言就是他們中的一員。莫言的創(chuàng)作,一直堅持著從那個時代覺醒的人道意識、民間立場、悲天憫人的情懷。莫言的得獎,也是文革后重生的中國文學的光榮?!?/p>

  嚴鋒說,莫言獲獎當之無愧,他的作品生氣貫注,血色淋漓,質(zhì)感強烈。他的語言色彩斑斕,恣肆汪洋,如野草般旺盛生長。他也是難得的故事高手,大有傳統(tǒng)說書人的風采。有人批評他不夠精致收斂,但莫言一直在進行文體和結構的探索,在藝術與形式上也毫不落伍,比如《酒國》和《蛙》,說他是世界級的作家毫無問題。

  令嚴鋒最為贊賞的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xiàn)在,幾十年一以貫之的,是莫言強烈而又冷靜的鄉(xiāng)土和人道情懷?!?/p>

  作家陳村:立足當代、走在大地上的土作家

  陳村得悉莫言獲獎后說:“莫言獲獎,這事好極了,我非常高興。有一個中國當代的一線作家,而且是大陸本土的作家能夠獲得這個獎項,說明他的努力被全世界看見了。這是非常令人高興的?!?/p>

  陳村說,我從他的作品《透明的紅蘿卜》里看到,他有著一種非常大的力量?!八窠右粯拥膶懽?,他是走在大地上的作家。很多人拋開當代,寫那些縹緲的東西,但是他卻一直立足當代,這是值得尊敬的。他用不同方式、藝術形式去記錄,用文學的筆法記錄今天。與許多人用一種方式來處理不同題材不同的是,莫言是用很多不同的方法來處理不同題材。他孜孜不倦的寫作著,從《透明的紅蘿卜》、《紅高粱》、《檀香刑》、《蛙》,他隔段時間就有好作品。這就是一個作家應有的樣子。莫言還是一個非常土的作家。他非常有原創(chuàng)性,用中國民間元素,比如貓腔。他一直要突破一種東西,這種努力很可貴。

  在談到莫言得獎會帶來的影響時,陳村表示,網(wǎng)上有很多無厘頭的爭論,其實所有的爭論都應該回到作品本身,回歸到對藝術作品的爭論。

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何建明:中國強大,世界影響力提升

  何建明表示,這是莫言的喜事,也是所有中國當代作家的喜事。這是幾代中國作家的夢想!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將這一獎項授予莫言,不只是對莫言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對一百多年來一代代中國作家的肯定,對中國當代文學界的肯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的強大以及世界影響力的提升。

  [關于諾獎的兩大疑問]

  諾貝爾文學獎是如何評選出來的

  從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選出5位決選名額,18位院士花三個月讀完所有作品

  首先,并非任何人都有資格作為諾貝爾獎提名人,團體提名和自我申請不被接受。文學獎的提名人資格是:①瑞典文學院院士和各國相當于文學院士資格的人士;②高等院校文學教授和語言學教授;③諾貝爾文學獎得主;④各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

  每年9月,征求提名次年諾貝爾獎候選人的邀請發(fā)往世界各地,近年來僅文學獎評委會每年就發(fā)出600多份邀請,寄給各國相關團體和被認為有資格提名的個人。而這次提名莫言的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很有分量。

  評獎機構瑞典文學院由18名終身任職的院士組成,他們精通英、法、德多門語言,都是著名作家和學者,其中包括歷史學家及專業(yè)語言學家。曾任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長達17年的謝爾·埃斯普馬克戲稱,“我們這個俱樂部,18個人都是學養(yǎng)深厚、才智卓絕的大家,但也都是極其固執(zhí)的老家伙,你以為其中一兩位可以主導整個局面?不,他們絕對做不到! ”

  據(jù)謝爾介紹:“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初評委員會由院士中的5位組成,他們工作量巨大,要看很多作家的書,眼睛都快讀傷了。自2月至5月,先從全球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選出二十來人,5月底再篩選出5個決選名額,通常這5名作家來自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大洲。 ”

  6月起,院士們開始放假,“看這5名作家的全部作品,成了18位院士整個夏天的‘暑假作業(yè)’,這5個名字,只有這18位讀者知道,我們必須小心地守住秘密。當9月開會再聚時,所有院士都已看過作品了,經(jīng)過3周激烈討論,最后由全體院士投票決定今年的獲獎者。 ”謝爾說。 (據(jù)南方人物周刊)

  什么樣的“喜好”左右著諾獎評委

  近十年里描寫二戰(zhàn)或是種族主義的作品占了一半,關注理想主義傾向

  讓我們回顧一下近兩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找一找諾獎的獲獎規(guī)律。

  語言是首要因素

  諾貝爾文學獎有一個怪現(xiàn)象讓讀者很難忽略,自1895年諾貝爾文學獎開設以來,獲獎作家多來自歐洲和北美,亞洲僅有印度的泰戈爾,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的阿格農(nóng)獲獎。難道是亞洲作品真的在藝術價值上低于歐美作品?答案是否定的,回顧這100多年來的亞洲文學,好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那么,到底是什么讓亞洲作品難以在諾獎中站穩(wěn)腳跟?語言,就成為了首要因素。

  亞洲作品很少以全英文書寫,評審學識再豐富也不可能了解世界各地的特有文化。于是,翻譯就成為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翻譯者對于作品的理解越深刻,作品自然翻譯得越好,反之,必然會降低原有作品的藝術價值。

  群體記憶的描寫

  從近十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描寫二戰(zhàn)或是種族主義的作品就占了一半。 2007年的獲獎作品《呼吸秋千》與2009年的《金色筆記》就是典型。 《呼吸秋千》講述了“二戰(zhàn)”結束時與納粹政權合作過的德國人受到的非人待遇;而《金色筆記》,其中的一部分則描寫主人公作為作家在非洲的經(jīng)歷,涉及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問題。

  群體記憶是一個群體對自己特定文化經(jīng)歷的記憶。有人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對亞洲文學的不公。其實,這樣判斷有失偏頗,就像抗日戰(zhàn)爭對中國民眾造成的影響一樣,對于歐美來說,二戰(zhàn)、種族主義都是他們社會和個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描寫以群體記憶事件的作品,自然就更容易喚起讀者的共鳴,也獲得了諾獎的青睞。

  理想主義的亮色

  諾貝爾的最后遺囑中,提到諾貝爾文學獎對于“理想傾向”的重視。

  我們?nèi)绾稳ダ斫?“理想主義傾向”?陜西青年學者陳倉認為,“就作品本身來說,諾貝爾文學獎的指向是作品的‘理想傾向’,很在意是否關注人類精神困境,作品的社會影響力。 ”要么是作品中主人公對真、善、美有強烈的追求,要么,是作家在作品中要肯定、倡導一種符合人性發(fā)展、人道主義的生存方式。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