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必須講究聲調的調節(jié)。這就要求教師做到;首先,音量、音速要高低相同、錯落有致,一般以全班學員都能清晰入耳為準;其次,要選擇“變換型”語調。雖然教師講課的語調千差萬別,但可歸納為高亢、抑制、平緩、變換型四種。據研究,變換型語調對學員學習效果最好,它可根據教學內容使語調千變萬化,有起伏、有波瀾;再次,聲調要親切、矛和、富有音韻感。
課堂教學語調控制除了要求教師講話的音量強度適當、語音清晰外,還要求教師在教學流動過程中,語調要親切自然。有經驗的教師能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學員機智之閃爍,出人的意料的教學創(chuàng)造,都來自教師和學員雙方高度的融洽。
從心理學觀點看,親切自然的語調,能給人一種悅耳、輕松的愉悅感,能喚起學員積極的情緒,激發(fā)他們濃厚的興趣,促使他們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積極有效地進行思維。
目前課堂教學,語調弊病又表現(xiàn)是“命令調”、“報告調”。居高臨下,哼哼啊啊,拉腔拉調,一副冷面孔,一口“首長”腔,語氣生硬,語調冷澀。
語調如何,固然有教師本身的音質問題,即音色問題。音色,即發(fā)音的特色。聲音是感情的使者,課堂教學中發(fā)出“感情”的音色,不夸大地講,這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對學員充滿“愛”。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教學活動貫穿始終的靈魂。缺乏對學員的“愛”情、“親”情,音色難免裝腔作勢、拿腔拿調、官調十足,令人生厭,使人木然而無動于衷。只有語調融注感情,以神主聲,以情主調,才能使人感到親切自然。學員在感情融通和、悅的語流信息反復作用下,隨之情遷意動,思維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