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要領(lǐng) 父母不偏心】
1. 提醒自己平衡的招呼舞步:
「在即將與孩子對話時,隨時提醒自己在說話與招呼的次序上,平衡一下順序。有時先叫姊姊,后叫弟弟;有時先叫弟弟,后叫姊姊,孩子會覺得舒服些?!?
2. 仔細(xì)收藏溫馨的約會時光:
「有時孩子希望父母給自己的關(guān)注是全部,而不是兄弟姊妹剩下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細(xì)心觀察,其實在時間的河流中,蘊藏著許多零碎的美好時光。這些短至十五分鐘、長至一小時或半天的時間,足以讓父母選擇與孩子其中之一,進行親子兩人的約會獨處時光。對孩子來說,小小的兩人約會獨處,是大大的幸福享受。」
3. 感受全家行動的揪團凝聚:
「以全員出動、揪團號召的方式,讓孩子們能感受到全家共同體驗的凝聚感,降低對于個別需要被注意的感受。建議您,平時可多使用『大家一起吃飯羅!』『走,一起出門曬曬太陽?!弧喝乙黄鸪鰟樱浯筚u場羅!』等?!?
4. 贊美聚焦手足的美好優(yōu)勢:
「當(dāng)孩子常掛著父母『偏心、不公平』的言語,多少也反映孩子較聚焦在父母如何看待彼此,而忽略了手足之間的美好相處。……多引導(dǎo)孩子去看見對方與自己的好關(guān)系。例如:『姊姊好棒唷,能幫弟弟復(fù)習(xí)功課。』『妹妹好厲害喔,總會唱歌來逗哥哥開心?!弧和郏∧銈冩⒚脗z騎自行車的畫面好美喔!』?!?
5. 腦力激蕩問題的解決妙計:
「當(dāng)孩子彼此之間爭吵著:『不公平、不公平,為什么每次都是你先?』此時,父母不用急著馬上介入兄弟姊妹的爭執(zhí),先觀察孩子如何解決。如果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孩子還無法解決,此時再引導(dǎo)或提供適合孩子的解決方式?!?
6. 傾聽同理孩子的偏心感受:
「有時父母對于孩子老愛抱怨『偏心、不公平』,很容易顯得不耐,進而習(xí)慣以理所當(dāng)然的語氣反應(yīng):『你是姊姊,本來就應(yīng)該讓弟弟?!弧好妹眠@么小,我不抱她?難道要抱你?都讀小學(xué)了,還這么不懂事!』這些看似義正詞嚴(yán),其實聽在孩子耳里,無疑是將親子溝通的門重重的拉下,甚至于將門栓鎖住,不再和您往來。嘗試去體驗孩子對于父母偏心可能存在的感受,試著幫孩子說出心里的感受?!?
7. 表達陳述公平的內(nèi)心想法:
「什么是公平?聽聽孩子怎么說。從孩子的陳述當(dāng)中,可以讓我們仔細(xì)推敲并了解孩子的公平概念是否成熟。當(dāng)然,讓孩子合理的說出心中的抱怨,總是一扇情緒的抒解窗口?;蛟S,在孩子的想法表達中,還真能讓我們看見:自認(rèn)的公平,還真不公平?!?
8. 父母彼此細(xì)心的體貼關(guān)注:
「當(dāng)孩子說『偏心、不公平』時,父母也許會理直氣壯的認(rèn)為『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來的偏心不偏心?但話題一轉(zhuǎn),想想另一半比較疼誰?愛誰?護誰?您似乎又會斬釘截鐵的表示『你媽媽最疼弟弟』、『你爸爸最愛姊姊』之類的話。請記得,不要刻意在孩子面前說誰疼誰。這些話語,在孩子的耳際反覆傳來傳去時,其實很容易讓孩子在心中對于父母存在著不同的感受,當(dāng)然偏心、不公平的感覺就油然而生。」
育兒是門藝術(shù),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公平、不偏心,需要我們在教養(yǎng)的過程里保持清醒的自我覺察并鍛鏈問題的解決力。
「在每一個『偏心、不公平』的聲音背后,多少也反映著孩子們內(nèi)心里一聲聲『看我、看我』的呼喚。」孩子藉由喊出「偏心、不公平」來提醒我們是不是真的在無意中疏忽了哪一個孩子?我們自以為對孩子們的愛是相同的,但會不會我們還是忍不住多愛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多一些?對那調(diào)皮不聽話的孩子則少了些耐性、多了些責(zé)備?如果我們試著去欣賞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特質(zhì),去包容孩子就像我們自己一樣都有著某些部分的不完美,放下在孩子之間做比較的心理,適性對待每個孩子,讓孩子明白他們無需特別索求,那個源源不絕、豐沛飽滿的愛就在哪里。若他們能對父母的愛感到很放心很放心,也許就不會老愛喊「偏心、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