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執(zhí)行提問;
第二,執(zhí)行解答。
執(zhí)行提問的6個技巧:
1.自己舉手
執(zhí)行提問是一門技術,很多情況下你詢問,大家有沒有問題,對于我講的內(nèi)容大家有什么疑惑,這時會出現(xiàn)冷場的情況:沒有人舉手。
執(zhí)行提問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自己舉手——在臺上你的形態(tài)語言會影響聽眾,當你聽眾不舉手時你引導大家。大部分聽眾都有從眾心理,認為別人不舉手自己也不去舉手。所以碰到需要舉手的時都會先左右看看周圍的人。讓聽眾舉手有一個小技巧,就是演講者首先將自己的手舉起來,這時聽眾的注意力會集中在演講者舉起的這只手上,就不回去關注其他人是否舉手。演講者通過舉手與聽眾互動,讓聽眾更上自己的思維節(jié)奏,進入演講旅程。
2.贊美舉手
中國人有句話叫做“槍打出頭鳥”,第一個舉手的人是很勇敢的,所以有人舉手了,你就需要鼓勵他。你可以這樣贊美“分享需要勇氣,勇氣需要鼓勵?!蹦阋欢ㄒo他相應的支持和鼓勵,這樣才有更多的人會鼓掌。
3.限定人數(shù)
限定人數(shù)有2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為了能夠使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做完,比如你的互動時間只有5分鐘,這時你可以通過限定回答的人數(shù)來限定時間;限定人數(shù)還可以使本來不想積極的聽眾變得積極起來,當人數(shù)有限時,本來猶豫的人會變得積極。
4.尋找疑惑
如果以上3個手段使用了都沒人舉手,你就可以通過尋找疑惑。你可以選擇一個面善的聽眾,或者你熟悉的聽眾來問她:剛才我看你聽得很認真,請問你有什么疑惑嗎?
5.平衡聽眾:要
照顧到所有的聽眾,如果舉手有男有女,你可以女士優(yōu)先。如果有幾個人舉手,你可以按照舉手的順序來宣布解答的順序。不僅在執(zhí)行提問的時候,在演講中隨時要注意平衡聽眾:在你講男的時候,一定照顧到在場的女士;在講到老人的情況時,也要照顧到小孩的情況。
馬丁路德金也好,奧巴馬也好,他們在演說之中一定會平衡聽眾:同性戀、異性戀;黑人、白人;民主黨、共和黨;全都會照顧到。美國的宗旨是平等博愛自由,作為政治家就必須顧及到這個平等。
管理時間:作為一個演講者,你的時間在你的手掌中,你知道演講時間是多少時間,知道互動時間是多少時間,知道提問時間是多少時間,也要知道在你的表達過程中已經(jīng)過去了多少時間。當你在提問過程中,聽眾回答得太長了,超出你預計的時間,你只能告訴他:抱歉,我們時間非常有限。為了不影響我們后邊更重要內(nèi)容的分享,有機會我會跟你們再做詳細地交流。
可以在一開始的打預防針:在一開始我們要告訴他,我們今天有10分鐘的時間可以交流。
執(zhí)行解答的5的技巧
如果說執(zhí)行提問是一種技術,那執(zhí)行解答就更是技術中的技術。當聽眾提問時,你該怎么回答?
1.真誠用心地回答
聽眾的問題在你的專業(yè)范圍內(nèi),你了解答案,那么你只需要真誠用心地回答他即可,不要炫耀,千萬不要用這種口氣:“哎呀這個問題終于有人提到了,我告訴你們,這個問題我絕對有說話權”。
2.讓聽眾相互回答
這是有效的方式,那些開放式的、又沒有特別大難度的、見仁見智的問題,就可以讓聽眾相互回答,比如說“老師,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你就可以讓聽眾互相回答:“這個問題很好,在座的有很多父母,他們中一定有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領域有自己的心得。有特別想談談自己的心得的家長可以來舉手談下這個問題?!甭牨娀卮鹜?,你可以做個小小的總結,或深入展開,或點撥一二。
有的時候也許聽眾回答得比你還好,演講者也不是什么都懂的。
3.直接反問回答
直接反問:你覺得呢?你之前是怎么做呢?
我先知道你過去的方式,我才能給你建議。
4.拒絕聽眾的問題
抱歉,這個問題不在我的分享范圍內(nèi)。
5.虔誠用心地學習
在臺上,演講者必須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你不可能事事都精通,當一個問題難住你了,承認自己的不足并不丟臉。你可以說:“對不起,這個問題正好也是我最近在研究的問題,現(xiàn)在我還沒有能力回答它。所以我期望你能在課程結束之后,留下你的聯(lián)系方式。當這個問題我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之后,我就把自己的答案和你分享?!?/p>
更安全地做法是在提問時間之前就打預防針:接下來我們有10分鐘進行互動,各位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提,我會盡可能地回答。不過我也不是什么都會,如果大家提出來的問題是我回答不上來的,提前向你說一聲實在抱歉。
控場原則:永遠正面思考
即興控場的原則是:永遠正面思考。
演講是一個互動地、變動的過程,這期間可能會有一些意外和突發(fā)情況、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狀況出現(xiàn)。無論你前期準備得多好,演講設計得多么精妙,你也不可能提前控場,控制意外的發(fā)生,這些意外也許包括:自我的失誤和他人的干擾,你會發(fā)現(xiàn)在演講現(xiàn)場很難和聽眾融合,聽眾提出的問題我無法回答,現(xiàn)場的突發(fā)情況我無法應對。
在遇到這些情況時,我的原則是:永遠正面思考。從正面去解讀他人的動機,從正向來控制現(xiàn)場。
正面思考包含以下幾個內(nèi)容:
l所有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面動機
l價值是推動任何人的決定因素
l越靈活的人是越能控制大局的人
l無論什么表現(xiàn),都是溝通的訊息
圖:控場原則
1.所有聽眾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
不要抵觸聽眾,也許聽眾的反應和行動給你帶來了一些麻煩,但是聽眾行動的背后的動機一定是正面的,如果聽眾提出了讓你尷尬、無法回答的問題,你也從正面解讀聽眾的動機,他行為的動機是求知,而不是讓你為難。
正向思考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在一開始你對聽眾有了抵觸心理,會影響你的思考,影響你的發(fā)揮。當你對聽眾有抵觸,你的回答可能超越了理智,夾雜進不理智的私人感情,這對你演講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聽眾放到你的對立面上去。
2.價值是推動任何人決定的要素。
每個人都會選擇使自己價值最大化的選項,如果聽眾不認同你的演講,可能你傳達的價值對他來說還不夠。明白這一點,有助于你平心靜氣地面對突發(fā)情況和聽眾的理解。
即使聽眾不認可你,也是為了他自身的價值不認可你,如果你能提供給聽眾更大的價值,聽眾就會導向你。
3.越靈活的人越能控制大局。
靈活體現(xiàn)你的處理方式上,比如說,在演講過程中,有一位聽眾的手機鈴聲突然響起來,這時你就可以對此說:“這個手機音樂一定十分支持我的觀點,才會突然響起來,我們一起為手機鈴聲的勇敢鼓掌鼓勵一下?!毕嘈胖笳麍鲅葜v中不會再有手機鈴聲響起。如果演講者對手機鈴聲不去理會,那么臺下可能會有更多的手機鈴聲響起,影響全場聽眾。
在我們的宇宙之中,越靈活越柔弱的東西越有力量,像是草:疾風知勁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像是水:以柔克剛,滴水穿石,以天下至柔馳騁天下至剛。
水和草面對暴風驟雨、至剛至硬的侵襲時都是柔弱以對,這個柔弱的本質就是靈活。所以,任何時候你都要求自己像草、像水一樣靈活。
把腦子活動起來,不要僵硬,頭腦僵硬就意味著你失去了對演講的控制力,身體僵硬也是失去力量失去控制力的表現(xiàn)。
一次我在一家大型企業(yè)給員工培訓,絕大多數(shù)的員工都聽得非常認真,但是有一個員工,他可能當天心情不太好,或者身體不太舒服,他一會開小差,一會和周圍的人交頭接耳,一會伏案瞌睡。
這時難題就來了:我是否要批評他?
如果我不批評他,他繼續(xù)這樣下去,已經(jīng)影響了其他的人了,而且也不符合我控場的原則。如果我批評他,他本身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很負面,我再批評,可能激起他更大的反感。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
很顯然,兩個答案都是錯的,有時我們控場容易陷入誤區(qū):那就是非此即彼,要么批評要么不批評,要么強硬要么屈服。
其實,你還可以靈活變動,你可以主動解決這個事情,但是不是采取批評的方式。我只說了兩句話,就改善了這個情況:
“今天一天大家都辛苦了,這一天的培訓確實很耗神,但是我發(fā)現(xiàn)大家都是很有求知精神的,聽得非常認真。尤其是咱們之間的這位學員,他聽得最為認真,從始至終都沒有走神,在重點環(huán)節(jié)還和其他學員討論,來咱們給他鼓掌!”
我在前面看到這個學員臉瞬間就紅了,他有點不好意思,但是又有點高興的樣子。那天之后他都聽得非常認真、他不好意思再開小差,而其他在犯困、走神的人也跟著調整了狀態(tài)。
柔弱為本,然后積極解決。
但是這個柔弱你需要注意自己說話的尺寸、語言、語氣的斟酌,不要太刻意也不要太過分的夸獎,不然他可能認為你在諷刺他。
4.無論什么表現(xiàn),都是溝通的訊息。
明白這一點很重要。
當聽眾在走神,場間情緒低落,是一種溝通:演講者你講得不夠好啊,你需要加把勁拉回我們的注意力。
當聽眾提出你無法解答的問題:演講者也許我的問題讓你為難了,但是我是相信你能解答你才提問的,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
當聽眾的問題涉及隱私讓你尷尬:也許我的問題涉及隱私了,但是我是覺得和你已經(jīng)熟悉了,你讓我覺得親切,我覺得我們的關系可以讓你回答這個問題了。
當聽眾對你的演講故意挑刺:你的演講不能讓我認同,你能多說點東西,用價值說服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