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達,厚達講師,厚達聯(lián)系方式,厚達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家庭教育、親子教育、教育,心理學
5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厚達:每天一點心理學0603(下)
2018-06-03 2280

家教故事華人首富李嘉誠非常注重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在兩個兒子長到*歲時,李嘉誠就讓他們參加董事會,不僅讓孩子列席旁聽,孩子們還能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如果他們的意見有價值,李嘉誠很樂意接受,即使孩子的意見幼稚甚至可笑,他也會給予鼓勵,而不是呵斥。后來,兩個兒子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美國斯坦福大學。他們想在父親的公司里施展自己的抱負,干一番事業(yè),但李嘉誠果斷地拒絕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來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崩罴握\就像老鷹教子一樣把孩子“趕出了巢穴”。于是,兄弟倆開始單飛了。后來,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成為領軍人物。李嘉誠的“冷酷無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強之路,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自主、不依不靠的人格和品性,這遠比給孩子安逸和享受要重要得多。給孩子自由每個孩子天生都擁有最徹底的好奇心和最真實的逆反心理。如果父母執(zhí)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結果很可能是“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出現(xiàn)反抗”。例如,咖啡是苦的,辣椒是辣的,肥皂是澀的,泥巴是腥的……這已經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識,孩子對這些是沒有概念的,因為他們并沒有親自試過,所以他們總是會想辦法去嘗試?!皩嵺`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孩子。即使在大人看來,孩子所做的事情有多么的錯誤與愚蠢,父母不應粗暴的命令,而應想辦法給予引導,將自己的要求隱藏在得體的語言引導上,讓孩子看清楚事情的真實面貌,進而做出正確的選擇。美國數(shù)學家哈里?科勒的老師是個博學多才的人,他精通數(shù)學,通曉物理、天文,還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談到如何才能教好學生的問題時,哈里?科勒說:“教育學生就如同牧童放牛,我們不能像那些無知的牧童,只憑性子硬牽著牛的鼻子走路,我們要學習那些有經驗的農民,他們牽牛時,只到拐彎的地方才抖動一下韁繩?!惫?科勒就是用這種方法教育學生的。他會借書給學生看,先讓其自學,不懂可以問,解答時他也只是稍微提示一下?!拔覐膩聿幌裼械娜宋购⒆右粯?,一灌一個飽,也不將食物嚼爛了喂給孩子吃,我只是引起他吃東西的興趣,讓他自己摸索著走,就像牽牛一樣,到拐彎處才給他指引一下?!备改冈诮逃⒆拥倪^程中,擔當?shù)膽撌侵笇У慕巧?,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路要靠他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父母不可能背著他走一輩子,也不能替他鏟除一路上所有的荊棘。事實上,父母給孩子自由,對自身也是一種解放。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因此對孩子將來的規(guī)劃越來越多,甚至日常生活都要嚴加管理,時時刻刻地看管、監(jiān)視和提防,這使得父母自己耗盡時間、心機和精力。然而,結果卻與愿望不相符?;\子里的鳥兒――孩子感嘆:好沒自由!父母這只鳥籠也慨嘆:活著真累?。「改冈凇扒艚焙⒆拥耐瑫r,自己也失去了自由。臺灣詩人非馬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打開籠門,讓鳥兒飛走,把自由還給鳥籠?!贝蜷_籠門,飛走的鳥兒獲得了自由,然而全詩的點睛之處在于,鳥兒獲得自由的同時,鳥籠也獲得了自由。所以,父母最應該做的是:打開籠門,把自由還給“鳥兒”和“鳥籠”。也許當你打開籠門,鳥兒反倒愿意回來了。因為敞開的鳥籠已不再是牢房,而成了一個溫暖的窩。家教故事臺灣著名的漫畫家蔡志忠從小就愛畫畫。有一天,父親一時心血來潮,把正玩耍的蔡志忠與侄兒永寬、永臺叫到身邊,親切地問他們:“你們長大后要做什么呢?”永寬不假思索地昂頭說:“我長大以后要當大總統(tǒng)!”永臺叉著腰,也不甘示弱:“我想做警察,因為警察最神氣!”輪到志忠,答得也干脆:“我啊,我最想畫招牌?!辈讨局抑杂小爱嬚信啤钡南敕ǎ且驗樗幸惶炫紶柭愤^“繪制電影海報”的師傅家,看到師傅用坐標放大的方法描繪電影人物,覺得又神氣又好玩。這時,父親并沒有因為志忠志向渺小而不悅,更沒有責備他胸無大志。大約四五歲時,蔡志忠真的畫出了“第一幅漫畫”。那天父親不在,蔡志忠溜進書房,看到桌上的瓶瓶罐罐,玩心大起,就順手用毛筆沾滿紅墨汁在家中的白墻上畫了一個小人??粗约簱屟鄣摹暗谝环弊髌?,蔡志忠挺樂的。但父親回來后發(fā)現(xiàn)墻壁變了樣,火冒三丈,追著兒子就要大打出手,但調皮的蔡志忠一溜煙地跑開了。事后,父親冷靜下來了,開始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次“涂鴉”事件。過了不久,父親居然主動買了一塊小黑板送給蔡志忠。這塊小黑板和現(xiàn)今常見的木質黑板不同。是由一片磨平的灰色石板,四周再鑲上木頭邊做成的。畫筆也是一截石頭,寫在石板上的顏色是白色,可以用布抹掉。從這一時刻起,一個多彩世界的帷幕拉開了。透過那支不起眼的筆,腦中構思的圖案線條,便成了“畫”。從此小黑板成了蔡志忠抒發(fā)情感的“田野”,成為促使他走上漫畫之路的原動力。父親送小黑板之舉,真可謂意義深遠。父親以寬容而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兒子不太“規(guī)矩”的行為。這樣做,正是給了“嫩芽”出土見“陽光”的機會,而沒有將它扼殺于“萌芽”狀態(tài)。有保護的放養(yǎng)給孩子自由,并不意味著父母放手不管。孩子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年齡太小等原因,往往不能很好地處理自己的事情,父母如果撒手不管,效果也不會很好。這時就需要進行“有保護地放養(yǎng)”,既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又進行必要的保護,而不是放任自流?!坝斜Wo地放養(yǎng)”就是父母不斷地觀察和了解孩子的心態(tài),在關鍵時刻及時伸出援手,向孩子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原則和思路,同時把最后的決定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承擔結果。有些父母認為“樹大自然直”,對孩子采取寬容甚至縱容的態(tài)度,即使在孩子犯了錯誤以后也不聞不問。這些父母的理由是孩子小,理解能力較差,一些錯誤行為可以諒解,“樹大自然直”,長大了就好了。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孩子小,缺乏正確的是非標準,有時難免多犯些錯誤。父母應及時幫助孩子改正這些錯誤。給孩子自由,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從小就得培養(yǎng)一定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及一個為自己生存負責的觀念。要讓孩子知道:他要靠自己努力,才能達到他的目標。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都要為自己負責,應該盡力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例如,在教孩子系鞋帶、鋪床疊被的時候,父母要傳導給孩子這樣一個觀念:這是你的事,你要學會自己做自己的事。你必須做好你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如果你做不好,你就得自己負責任。給孩子的自由也應該在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范圍內,不能放任孩子隨心所欲做任何事。事實上要想在現(xiàn)代社會生存,每個人都有必要遵守一些基本規(guī)則。如果孩子從小能將某些規(guī)則內化成習慣,他就不會覺得那些規(guī)則是難忍的束縛,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而那些沒有任何規(guī)則意識的孩子長大以后,在一個秩序化的社會將感受到更多的壓抑,甚至無法融入社會。此外,社會通用的基本規(guī)則也能夠幫助孩子適當?shù)乜酥扑麄兊娜涡?,有計劃地、有條理地去完成他們要做的事,而不用父母事事督促,時時檢查。例如,在給孩子自由安排自己生活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應該按時睡覺和起床,否則第二天上學將受到影響。這樣的規(guī)則延伸到學習上,孩子就會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作業(yè),什么時候該玩,用不著父母去催促。如果孩子沒寫完作業(yè)就去玩,對他來說,就是頂著壓力去玩,玩不痛快,只有做完了,他才能輕輕松松。而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玩,他學習的時候專心致志,盡力提高速度。這一好習慣如果養(yǎng)成了,不但孩子能夠獲得尊重和自由,家長也獲得了很多自由,不用再為這類事情操心。家教故事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先驅。他在1492~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因此名垂青史。哥倫布從小就喜歡大海,只要一有時間,他就帶著小弟小妹們去海邊玩耍,或在海里游泳,或在海灘上做游戲,或揀美麗的貝殼。有時,他站在海邊眺望遠方,想象著外部世界的樣子。后來,他讀了《馬可?波羅游記》,開始向往印度和中國,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正因為這個原因,他同水手交上了朋友,經常幫水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水手們都很喜歡他,愿意把外部世界的情況告訴這個好奇的孩子。慢慢地,小哥倫布開始渴望自己長大了也能成為一名周游世界的水手。小哥倫布的父親是一名紡織工人,他理解兒子的志向,總想著能為他做些什么。一天,父親突然高興地對他說:“兒子,你想不想乘船遠航啊?”“想啊,爸爸??墒牵覜]有機會出去?!毙「鐐惒季趩实卣f?!澳惴判模巯戮陀幸粋€機會。過幾天,我要運一批紡織品去市場交易,本來想請一名水手去,但考慮到你從小就喜歡遠航,我決定把這個機會給你。準備給我當助手吧?!毙「鐐惒家宦?,高興壞了:我終于能夠像別的水手一樣游走于世界各地了。此后,哥倫布作為父親的助手,曾經多次押送一條載滿紡織品的小船去較遠的地方進行實物交易,又從那里把奶酪和葡萄酒運回來。正是父親給他提供的實習機會,讓小哥倫布走出了自己原來的生活范圍,有幸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同時他也結識了更多的水手,從他們那里得到了更多的關于世界和航海知識。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