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
解放前,我國最大的毛線廠——東亞毛紡廠在推銷抵羊牌毛線產品方面可謂獨出心裁。
當時,毛衣編織還不普及,一般家庭婦女都不會編織技術,這就影響到毛線的推銷業(yè)務。針對這種情況,東亞毛紡廠在天津專門開辦一個編織技術義務傳授班,各階層婦女均可自愿報名,免費學習。這個傳授班向學員講授棒針、鉤針、手織針三種技法,分班教授,每班一周三次課,每次三小時。義務傳授班還經常創(chuàng)造新奇花樣,并改良國外各種編織圖案。這個班每期招收學員百余人,為期3個月,測驗合格者給予證書。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約有數(shù)百人從編織班畢業(yè)。該廠堅持辦了十幾年,培養(yǎng)了一支推銷毛線的義務宣傳隊。
編織班的活動僅只限于天津,而抵羊牌毛線的推銷對象卻是全國各地的千家萬戶,特別是家庭婦女。為此,東亞廠從1932年便開始發(fā)行以家庭婦女為閱讀對象的《方舟月刊》,內容包括衛(wèi)生常識、育兒知識、婚姻問題、烹飪技巧、服裝設計以及照片、漫畫、小說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方舟月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宣傳抵羊牌毛線織品的收藏、洗滌方法,并詳細介紹2-3種毛衣針法,如嬰兒外套、男運動衣、女襯衫等,并附有實物照片。此種刊物全年訂費1.50元,還不及印刷費的一半。該廠還出錢委托全國大小城鎮(zhèn)的書局代售,并雇專人推銷,幾年后,銷量達1.2萬余冊,散布全國各地。
這樣一來,了解抵羊牌毛線的人更多了,一些婦女學會了編織法,也愿意去買來毛線試著編織,這樣,抵羊牌毛線的銷路更加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