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雙11是多元化的雙11,倉配、跨境、村淘均參與了本次狂歡,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qū)參與了本次活動,電商物流亦成為全球命題。越來越多的新業(yè)態(tài),新主體加入雙11物流生態(tài),如落地配企業(yè)有2家企業(yè)進入物流規(guī)模前20,中國郵政、蘇寧物流也出現在TOP20名單中。菜鳥倉配首次發(fā)力雙11,平均時效為56小時。
從2013年的1.52億,到2014年的2.78億,再到2015年的4.67億,雙11包裹以同比65%-85%的速度增長,以一個包裹用郵政五號標準箱計算(一個筆記本大),今年的雙11包裹量足以淹沒北京市宣武區(qū)。
雙11的包裹里,實際就是一幅中國產業(yè)地圖,電商背后依靠的,還是世界工廠的產業(yè)集群。例如河北省發(fā)出的雙11包裹,里面裝的最多的是女包;廣東的包裹里則多為手機;山東的釣具、毛巾;遼寧的廚具、泳衣;莆田的鞋子;內蒙古的牛肉干;云南的普洱茶等等。
雙11更是海外消費者、海外商家、海淘族、農村消費者的節(jié)日。雙11期間,阿里速賣通平臺出口物流規(guī)模同比增長了224%,前十名分別是俄羅斯、西班牙、以色列、美國、烏克蘭、白俄羅斯、法國、智利、加拿大,唯一一個陷入負增長的國家是巴西。雙11物流目標國,絕大部分是歐洲國家,在出口物流規(guī)模TOP20國家中,就有13個是歐洲國家,占65%,除巴西、智利、美國、加拿大外,幾乎全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2015年雙11物流解讀
文/粟日 阿里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核心觀點】:
1 、歷年雙11都是對物流基礎設施的考驗,自菜鳥網絡成立以來,物流情況在逐年好轉,2015年雙11 物流平均時效提升14.7小時,這是由于電商供應鏈協調,預期穩(wěn)定的結果。
2 、 2014年,攬收高峰仍是12日,但今年雙11的攬收高峰在11日,簽收高峰在16-17日,由于菜鳥牽頭物流業(yè)提前攬收的緣故,導致今年攬收與簽收高峰雙雙提前,提高了整體物流效率。
3、 雙11的物流問題關鍵在于預期。以往爆倉大部分是預期不穩(wěn)定,信息不對稱所致,隨著菜鳥網絡在供應鏈數據互聯中起到的樞紐作用,穩(wěn)定了雙11物流預期,2015年雙11物流情況得到了有效改善,一言以蔽之,大家都看見并統一行動的問題,往往都不是問題。
4 、2015年雙11是多元化的雙11,倉配、跨境、村淘均參與了本次狂歡,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qū)參與了本次活動,電商物流亦成為全球命題。越來越多的新業(yè)態(tài),新主體加入雙11物流生態(tài),如落地配有2家企業(yè)進入物流規(guī)模前20,中國郵政、蘇寧物流也出現在TOP20名單中,菜鳥倉配首次發(fā)力雙11,平均時效為56小時。
5 、雙11是信息化拉動實體經濟的典型,為了準備雙11,物流企業(yè)在運力、人力、場地上的投入同比超過50%,拉動了汽車制造、機械制造等諸多實體經濟制造業(yè),拉動了數十萬就業(yè)。這些資源是企業(yè)經過優(yōu)化后的提前投入,以為來年的40%-60%的業(yè)務量增長做準備。
雙11現象是信息經濟必須面對的問題
雙11,這個曾經與屌絲節(jié)、網絡情人節(jié)并駕齊驅的“光棍節(jié)”,不知何時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電子商務消費狂歡節(jié),大街小巷的青年們趨之如騖,紛紛剁手,唯恐落于人后。信息經濟時代,信息以極低的成本光速傳播,打破了商業(yè)的時空局限,消費更是如此。雙11期間,大家急吼吼的同時掏出手機消費全球的商品,你買荷蘭的奶粉,我買泰國的枕頭,全然忘記了荷蘭離此還有8000多公里的距離,地球的周長仍是4萬公里(物理空間不因信息革命而消滅)。
驟然間的集體大規(guī)模消費給物流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物流系統是一個勻速偏好的系統,就像江河水系一樣,水少要枯竭,水多了要發(fā)洪水,飽不得,饑不得,前幾年雙11,物流網點爆倉癱瘓幾乎成為一種常態(tài)。
從國家發(fā)展路徑上來說,我國的工業(yè)化進程是落后于發(fā)達國家的,但信息革命,信息經濟卻與發(fā)達國家同時起步,所以我們成為了電子商務第一大國,然而屬于工業(yè)經濟范疇的大物流系統的發(fā)展卻不完善,這也是為什么2015年雙11期間,馬云一再提起,去年最擔心物流,今年還是最擔心物流的原因。本質上來說,人類是感性的動物,由欲望所驅動,雙11可以將人性的欲望放大到極致,然而基礎設施是有極限的,以有限的基礎設施滿足無窮的欲望是不可能的,如何在消費欲與基礎設施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是信息經濟時代必須回答的問題。
雙11物流背后反映的宏觀經濟
從2013年的1.52億,到2014年的2.78億,再到2015年的4.67億,雙11包裹以同比65%-85%的速度增長,以一個包裹用郵政五號標準箱計算(一個筆記本大),今年的雙11包裹量足以淹沒近3000個標準足球場??纯措p11狂歡的人群,瘋狂送包裹的快遞小哥。再看看今年三季度國家統計局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yè)(大物流)增加值同比6.6%急劇放緩的增速,傳統物流行業(yè)的利潤下滑,再看看鐵路貨運慘不忍睹的負增長,很難想象你們活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間。從雙11見到的新經濟煥發(fā)的活力,哪里有看到半點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影子。
互聯網無法脫離實體經濟而存在,雙11的包裹里,實際就是一幅中國產業(yè)地圖,電商背后依靠的,還是世界工廠的產業(yè)集群。例如河北省發(fā)出的雙11包裹,里面裝的最多的是女包,這與河北省皮革產業(yè)集群的繁榮和地位是分不開的,例如石家莊皮革產業(yè)集群、滄州肅寧皮毛集群、白溝箱包產業(yè)集群等。廣東的包裹里則多為手機,這與河源手機產業(yè)集群,珠三角電子產業(yè)集群是高度相關的。其他還有,山東的釣具、毛巾;遼寧的廚具、泳衣;福建的鞋子;內蒙古的牛肉干;云南的普洱茶等等,從淘工廠制造,到B2B批發(fā),到天貓?zhí)詫毩闶?,電子商務供應鏈正在形成中?/p>
分省份來看,和以往一樣,廣東、浙江、江蘇三地發(fā)貨量依然占到全國的50%以上,WTO+外貿的增長方式正在向電子商務+內需的增長方式轉型,遍布于粵、浙的世界工廠向內輸出。
今年雙11的特別之處,是發(fā)貨量長年穩(wěn)居全國第一的廣東已經低于浙江,上海也取代江蘇,成為雙11物流規(guī)模第三。這反映了我國區(qū)域經濟實力對比的變化趨勢,結合調研來看,廣東的商業(yè)基礎的確是最好的,但浙江網商、上海網商的觀念更開放,更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電子商務是一個模式至上,思維至上,人才至上的行業(yè),哪個地方更有創(chuàng)新精神,哪個地方更能吸引人,就能后來居上。
雙11的物流整體時效對比分析
2015年雙11,來消費者的聲音很多,有的說今年快了很多,有點覺得今年反而比以往要慢,說白了,時效這個東西與你所在的地方有關,與你買的品類有關,甚至與你買的平臺(天貓超市和天貓國際的區(qū)別)也有關。據阿里研究院統計,平均來看,2015年雙11比去年同期時效相比,快了14.7個小時,意味著半天時間,但如果將4.67億個包裹加總,其節(jié)省的時間為78萬年,相當于直立人走出非洲到現在。(本文所稱時效,指支付到簽收之間時間)
實際上,時效與電商貨量是成正比關系的,浙江最快,江蘇第二,上海第三,新疆,西藏分別為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一。當然與地緣因素也有關系,例如貨量第二的廣東在時效上卻排到了全國第六,什么江浙滬如此特殊?因為江浙滬不僅地理比鄰,而且人口集中度高,電商貨量大,規(guī)模效應造成物流成本低,加上江浙滬面積小(僅20萬平方公里),因此時效最高。具統計,江浙滬三地雙11發(fā)貨接近全國的50%,收貨占全國的25%,包裹完全在江浙滬內流轉的(收發(fā)均在江浙滬內)占全國總量的15%,而京津冀地區(qū)只有1%。從城市維度上來看,雙11貨量最多的,是上海同城件,其次是上海發(fā)北京,第三是杭州發(fā)上海。
從數據上看,今年雙11明顯與去年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攬收和簽收高峰的提前,往年的攬收高峰在12號,而今年在11號,這是由菜鳥牽頭發(fā)起的物流提前攬收行動所致。往年電商與快遞信息不通,快遞照常第二天攬貨,而今年是雙11當天由菜鳥組織提前攬貨,這極大提高了整體物流效率,因為同樣的運力資源不能同時做配送和攬收兩件事,攬收的提前量為后來的配送騰出了資源,截止17號,已有超過90%的雙11包裹完成了攬收。去年雙11的簽收高峰是在18日,今年則以前到16-17日,去年從14日到18日是持續(xù)的簽收高峰時段,今年自17日已經完全完成主體部分的簽收,此后每日簽收量迅速下降。
由此可見,電商與物流數據互通是極為重要的,菜鳥起到了關鍵節(jié)點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預期,如果供應鏈信息對稱,而且主體之間預期穩(wěn)定的話,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換言之,以往的問題更多的是由因信息不對稱的供應鏈不協同造成,菜鳥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然而供應鏈上的眾生態(tài)本身就是利益共同體,發(fā)展出協同機制也是必然規(guī)律。
值得一提的還有菜鳥倉配系統首次參與了本次雙11,這是菜鳥第一次如此直接的推動雙11物流效率。電商零售主要依賴兩大系統,快遞和倉配,快遞是多點對多點系統,只能下訂單后攬派;而倉配是一點對多點系統,可以做庫存前置與分倉,消費者下單后,直接從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發(fā)貨,這樣消費者的主觀時效會很快,當然,只有需求穩(wěn)定的標品才可以做倉配(如3C產品)。
菜鳥地網2014年底開始逐漸有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到今年雙11,共有天津、嘉興、寧波、上海、廣州等128個倉儲投入使用,距離這些倉儲較近的消費者,在天貓超市上也首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雙11購物體驗,據測算,雙11期間菜鳥倉配體系完成簽收的平均時效為56小時,也就是兩天半,時效圖完全與中國智能骨干網工程進度一致,如江浙滬、廣州、北京等工程完畢的區(qū)域,雙11菜鳥倉配時效均在50小時以下,浙江地區(qū)甚至達到了30小時以下,無錫、紹興、湖州等三線城市也能48小時到貨。
雙11對實體經濟的拉動作用
雙11不僅僅是互聯網的雙11,也是宏觀經濟的雙11,是信息化拉動實體經濟的典型。2015雙11期間,共有超過220萬快遞員(含臨時工)、30萬倉管分揀人員(含臨時工)、20多萬輛各類車輛(含社會車輛),7.3萬噸航空運力(含腹倉載貨)參與其中,電商物流業(yè)日處理能力也提高到了6000萬件/日的水平。其中快遞員數量比去年增加了50%,倉管分揀人員同比增加了43%,車輛運力增加了36%。對電商物流企業(yè)而言,每年雙11期間,采購車輛、裝備、材料是一定的,除社會資源外,自用裝備和人員增量一般在30%-50%之間,這是為來年提前準備的,因為電商貨量也在以每年40%-60%的速度增長。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雙11只是將物流采購提前了,是促進了物流行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物流基礎設施的發(fā)展。雙11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數十萬個就業(yè)崗位,也為農民工向電商服務業(yè)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據了解,快遞員80%-90%以上為農村戶籍,電商物流業(yè)也是收入相對較高的行業(yè)。同時,雙11期間物流企業(yè)采購的車輛、設備也對汽車制造業(yè)和機械制造業(yè)起到了一定的拉動作用。
2015年度雙11的多元化趨勢
以往的雙11是國內電商快遞的雙11,今年的雙11更加多元化了,雙11已不僅是國內城鎮(zhèn)消費者和國內商家的節(jié)日,更是海外消費者、海外商家、農村消費者的節(jié)日。雙11期間,阿里速賣通平臺出口物流規(guī)模同比增長了224%,前十名分別是俄羅斯、西班牙、以色列、美國、烏克蘭、白俄羅斯、法國、智利、加拿大,唯一一個陷入負增長的國家是巴西。今年巴西經濟陷入嚴重滯漲,立刻影響到國民跨境電商消費上,現在看來,跨境電商物流量,亦可以成為反映國際經濟的一個指標。
更多的跨境物流合作伙伴正在參與到雙11活動中來,如比利時郵政、德國郵政、法國郵政、新加坡郵政、俄羅斯郵政等世界各國郵政,還有中外運-英郵專線、中外運-西郵專線等各類專線,DHL,UPS等國際快遞業(yè)巨頭,燕文等國內合作伙伴等共計近50家。
雙11物流目標國,絕大部分是歐洲國家,在出口物流規(guī)模TOP20國家中,就有13個是歐洲國家,占65%,除巴西、智利、美國、加拿大外,幾乎全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未來,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拓展,伴隨著諸如《國際鐵路貨運聯運協定》等開創(chuàng)性政策的拓展,跨境電商物流陸路運輸與邊境倉、保稅倉的比重將會增加。
進口方面,在目前的保稅、直郵、集貨三種模式中,保稅占據絕大部分,菜鳥已經在杭州、上海、寧波、廣州、重慶布局保稅倉儲,采用五點發(fā)全國的方式,時效與國內物流基本一致。
“預期”是雙11物流難題的關鍵
雙11并不是理性的,然而卻是符合人性的,所有人用行為告訴了我們答案。雙11對經濟和社會的促進作用遠遠超過了它帶來的問題,人類是由欲望驅動的,欲望是需求的本源,而需求是經濟發(fā)展的根本驅動力,尤其是當前宏觀經濟向內需驅動轉型轉型期間,這點顯得尤為重要。歷年雙11讓物流系統經過了多次考驗,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們慢慢發(fā)現,問題的關鍵其實不在于基礎設施的極限,關鍵在于預期。
如果所有人,所有物流企業(yè)和電商都對雙11有一致的預期,都在之前做好準備,而且供應鏈各環(huán)節(jié)信息對稱的話,那一切都不是問題,一句話,大家都看見的坑,從來就不是坑,而信息經濟的協同供應鏈,我們已經看到端倪。
(轉自阿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