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茂,王興茂講師,王興茂聯(lián)系方式,王興茂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企業(yè)戰(zhàn)略與人力資源管理資深專家
5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王興茂:中國未來三十年必有大變
2016-01-20 19623

中國未來三十年必有大變

   陳浩武的博客

    我對中國近代歷史演變的觀察,基本規(guī)律是三十年一變,而且逢九必變。按這個邏輯推論,中國未來的三十年必有大變。

    為什么?這是不是歷史的宿命論?

    不是。因為一切社會的變遷,都是由其社會本身的矛盾和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的。變化是必然的。

   

    首先,從經濟層面看,中國經濟發(fā)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中國經濟有長達三十年的高速成長,一個龐大的經濟體,能持續(xù)三十年平均增長接近百分之十,這是世界經濟史的奇跡。以致有中國模式之說。其實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本質就兩點,一是外向型,主要靠出口拉動,外貿依存度達到百分之七十六;二是低價值工業(yè)化模式,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收益。充當世界工廠,把產品賣給世界,把污染留在國內。這種低價值工業(yè)化模式之所以難以為繼,之所以必須改弦易轍,是我國資源消耗不起,環(huán)境污染不起。

     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污染最為嚴重的十個特大城市,有七個在中國;世界排碳總量為 七十億噸,其中三十五 億噸在中國;中國水體污染已經極為嚴重,九大湖泊,已經有百分之七十五受到重度污染,七大江河體系,已經有百分之八十受到重度污染;今后,許多城市將面臨飲用水危機。我國的生態(tài)基座已經非常脆弱,嚴重透支了我們子孫的生存資源。

     而且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到十二五期間末,我國能源消耗將達到五十億噸標準煤,且不說排碳不允許,就是供應也無論如何達不到的。

    

     其次,從社會層面看,分配的不公平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懸殊。

     我國的GDP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位,2010年為 四十萬億元人民幣。財政收入達到 八萬多億元人民幣。但是,在財富的分配上,出現(xiàn)了極大的不公平:在社會與政府之間,財富分配向政府傾斜,在勞動和資本之間,財富分配向資本傾斜,在不同行業(yè)之間,財富分配向國有壟斷企業(yè)傾斜,政府和國有企業(yè)占據(jù)了太多的財富,資本在社會財富分配中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地位,以致民間,勞動者沒有享受到相應的改革開放成果。貧富差距迅速拉大,基尼系數(shù)處于危險的高位。

    與此同時,由于權力日益操控經濟生活,社會普遍的錢權勾結,按照權力分配財富的腐敗行為迅速蔓延到社會各個層面,更是拉大了社會階層的差距,不公平感充斥,社會矛盾在迅速激化。

   

     第三,從文化和精神層面看,文化凋敝,信仰缺失,道德淪喪,使社會面臨嚴重的精神危機。

    過去我們只看到,中國是在經濟接近崩潰的邊緣開始搞改革開放,而沒有看到當時我們的文化和精神也接近崩潰的邊緣。從五十年代以來對以儒釋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持續(xù)的圍剿,使中國文化幾乎陷入沙漠化狀態(tài),改革開放以后,信仰缺失導致拜金主義盛行,追求物質享受和肉體快樂,大大污染了社會風氣,相呈現(xiàn)出和一個崛起民族非常不稱的頹廢現(xiàn)象。拜金主義和權力的結合,形成權貴資本和大面積的貪污腐敗,對金錢的追求而沒有道德底線的約束,形成社會普遍的道德墮落。比如近年來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問題,折射了國人道德淪喪到為了金錢不惜殘害他人生命的地步。

    所有這些都說明,國家和民族都處于急于變革的迫切狀態(tài)。變,是毫無疑問的。

   

    問題是,如何變?

    中國是個大國,大國之變,宜于漸變,不宜于劇變。這就猶如大船航行,急轉彎容易傾覆。

    另外,中國人口眾多,在變革中不能發(fā)生暴力,不能通過街頭流血來實現(xiàn)變革。這是關鍵的關鍵。最近英國的事件,就是對我們的警鐘。

    那么,要實現(xiàn)漸變,穩(wěn)變,不流血,其核心是朝野共識,共識越大,變革就越平穩(wěn),越順利,暴力的幾率就越小。

    在這方面,臺灣就是我們的榜樣。

    為了為變革作準備,為了實現(xiàn)社會的平穩(wěn)變革,為了不使辛辛苦苦積累的改革開放的成果付諸東流,當前我們能不能在幾個最起碼的觀念上達成共識:

      1,有神論(宗教信仰)而非無神論,是構成社會和諧的基石;

      2,改良而非暴力,是消滅暴力的前提條件;

      3,多元而非一元,是社會思想的正常狀態(tài),;

      4,寬容和妥協(xié)而非堅持,是討論問題的根本態(tài)度;

      5,只有高度的民主法治秩序才能與充分的市場經濟兼容。或者說,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成熟和發(fā)展,需要法治社會的保障。

     如果我們能在這些方面逐步達成共識,則是社會之幸。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