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徐云導師的催眠課,我了解到原來催眠是一種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狀態(tài),當我們非常專注或者非常放松的時候,就可以進入催眠狀態(tài),這時意識不再控制局面,潛意識則活躍起來,按照意識給出的指令或者催眠師的指引去完成相應的工作。簡單地說,意識讓位給潛意識去完成任務就是催眠。由于我平時就很容易專注于某件事情,也常常沉浸在想象中,實際上催眠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常狀,學習催眠也就變得非常輕松。
我們最開始學習傳統(tǒng)的催眠,就是通過逐步放松進入到催眠狀態(tài)。我們練習了呼吸放松法,冥想放松法,還有洗刷透明橡皮人等逐步放送的技巧。每一個回合的呼吸之后,就進入更深一層的放松,越是放松,也就進入更深的催眠狀態(tài)。我嘗試了用各種不同的聲音,結果發(fā)現,讓自己最放松的,感覺最舒服、最平和、最愉快的聲音就是自己的最佳催眠聲音。大約在這種和諧的震動中,人體處于最穩(wěn)定狀態(tài),生物磁場也最能夠影響別人,反而言之,如果催眠師自己的內心不平和,不是處于身體和情緒的和諧狀態(tài)中,對他人的催眠效果也不會很好。
后來繼續(xù)學習,我又掌握了策略式催眠。學習過程中,我想到了有些人,日常生活中常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不容易相信他人,很難配合傳統(tǒng)的催眠,就可以嘗試策略式催眠。在這種催眠中,經過設立目標,初步放松后,將催眠對象的內在價值進行充分的挖掘和攪拌,提出很多似似而非的包含關鍵價值和關鍵詞的問題,讓受導者不斷思考,意識越來越疲憊最后放棄工作,潛意識出來,然后再次深化放松,并再三重復目標,讓潛意識圍繞如何實現目標而工作。我先生平時就經常緊張,也很難配合傳統(tǒng)的催眠,有一次他正為一個工作上的安排感到煩惱不已,我就選擇在他午睡醒來之后的較為放松的時間,讓他自己設定目標及象征物,按照策略式催眠的程序,他順利地再次進入恍惚的睡眠中,完成了催眠過程。兩天后,他告訴我這個困擾了他將近一個月的問題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案。我感到很高興,雖然他本人并不確定是催眠的效果。 我感覺到,催眠前處于困擾中的人,大腦或者是潛意識的部分功能就像被凍結一樣,而催眠過程似乎激活了這部分功能,問題就這樣輕松解決。
我還有一個深刻感受,徐云老師在培訓中反復強調:催眠目標的好壞,對案主的影響是很關鍵的,對此我起初是不以為然不太重視的。但在催眠師訓練課程中的一次經歷讓我記憶猶新:我曾經在一次對自己的催眠中,出于好奇,定下了一個荒謬可笑的目標,結果在將要進入深度催眠的瞬間自己驚醒,心里留下了莫名的恐懼和焦慮,過了很久才消除。從此我牢記一個原則:目標必須是符合共贏原則,你好,我好,大家好,是案主真正需要的目標,而且必須是案主自己的能力所能達到,不是依賴于別人的目標,催眠治療師經常保持正確的助人觀念是催眠效果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