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美公司招聘的差異
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有許多中國可以借鑒并學習的,包括其企業(yè)先進的管理制度、用人戰(zhàn)略、員工培訓等,其開放性、包容性等先進的管理制度,都非常值得中國的學者與企業(yè)研究并采取適合中國的最佳方式?,F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中美公司招聘的差異在哪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和國內的一些公司相比,美國一些公司的招聘規(guī)則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女兒的實習和全職都在美國的大公司,在和女兒以及她的同學聊天中,讓秋生對美國的一些公司招聘的基本規(guī)則有了些了解,對比我們國內的公司尤其是國企,感覺差別比較大。這里比較的主要是秋生所了解到的學生獲得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全職工作,還有一些女兒參與過面試的公司,其中包括在康明斯公司實習、獲得全職工作的過程情況,與國內所知的國企招聘過程情況的一些比較,所以不一定全面,只是在此作個零星的記載,這些不同規(guī)則的背后反映的較大的差異,大家應該明白是怎么回事。
一、實習:美國公司一般都有給大學生學習期間帶薪實習的機會,讓你參與公司的一些項目,學生通過實習會有較大的收獲,也為下一步獲得全職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因為美國公司也喜歡招收有過實習經歷的學生,所以相當多的學生在實習結束后,可以獲得該公司的全職,或是順利的進入其它公司。所以,在校或剛畢業(yè)能獲得美國公司實習的機會是很重要的,意義非同一般。我們的國企帶薪就不用說了,基本上連實習都不敢開放,很多同學往往是通過關系,找到一些國企公司實習一下,進去基本上也是打打雜。女兒第一年留美暑假回來,我們給她找了家銀行實習,安排她做的只是幫助客戶復印身份證,啥也學不到,學到的想用上更不用說了,不到一周就堅決不干了。所以基本上談不上有什么收獲,更別提下步的就業(yè)了。
二、錄用決定權:美國公司錄用哪個人實習或全職,基本上是由用人部門負責人決定的,參與面試的都是專業(yè)部門的人員與應聘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他們希望找什么樣的人才,都是通過這樣的面試來了解,專業(yè)部門的負責人可以根據面試情況確定是否錄用你實習或全職。女兒在與面試的部門負責人溝通后曾經描述:“最后聊得很開心,他(注:面試的部門負責人)說,估計過一兩個星期,你就會收到人力資源部的正式offer,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團隊”。這位負責人基本就把這事給敲定了,一個星期左右,就收到了人力部門的Offer.我們國企招聘,雖然招聘流程看上去還是很嚴密的,但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有的并不透明,所以最終還是要經過領導這關,交代的都“落實”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才是HR的事,用人部門就別提了,只等哪天報到了才知道給你的是男是女,專業(yè)是否勝任等其它方面的情況當然也就談不上了。在招聘過程中出現各類照顧關系的名單是很“正?!钡?。
三、HR的作用:美國公司極少有人力資源部(HR)的人員參與面試,HR的角色只是負責履行相關手續(xù),是一種相對真實的支撐保障角色。比如錄用你的美國公司,他們要負責發(fā)放錄用通知郵件,負責在通知郵件中規(guī)范的告知你的年薪、福利和各類保險,以及協(xié)調答復一些學生提出的諸如“我具體安排什么崗位?”(也要經過部門了解)、處理學生往來的各種郵件、負責簽訂協(xié)議合同等等。中國國企的HR則掌控著面試過程的相當大的一部份權力,但招到的是否用人部門滿意的人才,通常是顧不上的。錄用通知也是五花八門,有郵件也有電話,內容一般也不會涉及到你的崗位薪酬及福利保險待遇的詳情,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進入國企的大學生,如果不去主動詢問,可能工作了N年,也不一定知道自己的薪酬是什么崗級。
四、推薦:美國公司員工可以推薦他們認為不錯的人才。女兒剛入職但還沒去上班,就推薦過一名中國留學生,竟然獲得錄用。女兒高興的說:“老板太給我面子了”。中國國企的員工就別提了,完全是無此資格。
五、招聘的方式和費用:美國公司招聘的方式主要有二種,一種是入校園招聘面試,還有一種是通過電話面試后,確定進入二面或稱終面,當然這都是在對所投簡歷進行篩選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是在周邊學校,人數多的話,公司會派出大巴,把參加面試的同學統(tǒng)一拉到公司。當然人不多的話,也有自行前往的。但如果離公司面試點遠的,則會報銷往返機票,以及食宿費用。女兒曾獲得安永紐約總部的面試機會,她描述:“安永的郵件很詳細,除了面試時間,還寫了怎樣訂旅館,地鐵坐幾號線在哪里下,幾點開始到幾樓等待…最讓人興奮的是,這次旅行的機票和旅館都由它們報銷,通過American express訂機票和房間,用他們的信用卡付錢。最后定完的時候報賬是700多的飛機加上300多的旅館。我都可以買張機票回中國了……這才知道為什么很多公司不輕易給人二面?!?中國國企都是定點,會分片在一些高校先進行筆試,面試則都是讓應聘者自行前往,曾經見過不少同學,面試的那段時間,常常要趕來趕去,上午在福州,下午可能就得趕往廈門甚至省外參加面試,如果有二家公司面試“撞車”了,只能放棄一家,而且所有費用也是自理。
六、人性化的安排:知道的有二種情況:一種是對工作地點的選擇。進入二面時,有的美國公司會征求你的意見,問你有沒希望去什么樣的地點工作。如果你希望的地點有空缺,他們會滿足你的要求。如果沒有,他們也會告知這里沒有位置,只能去其它地方。相比較,我們的國企是不可能給同學們這種待遇的。還有一種是對正式上班時間的選擇。錄用后,美國公司的HR可能會通知你,你現在就可以來上班,也可以在某月某日來上班,一般會有幾個時間點可以供你決定,這樣你可以很好的處理好諸如租房、搬家等自己的一些事,再輕松的來上班。國內公司一般都是統(tǒng)一的安排報到時間,然后開始入職培訓,時間上是不可能有選擇的,如果通知的時間不來又沒有說明的話,意味你可能放棄這個公司的工作。
七、入職費用:一旦被美國公司錄用,上班時,很多美國公司會給你一筆費用,可能是歡迎加入的一種激勵吧,具體叫什么費用就不清楚了,當然這筆費用也有約定,比如一年內辭職跳槽,這筆費用必須還給公司。國內有的國企處理的角度不一樣,在就業(yè)不易的情況下,能錄就不錯了,歡迎加入這樣的費用自然是沒有的,而且在與企業(yè)簽訂協(xié)議后一但反悔,必須交給公司招聘時產生的成本(不交可以不還你檔案)。這筆費用的數額基本上在四、五千上下,當然我說的一個是美元,一個是人民幣。另外,有的美國公司還會給新入職的員工搬家費用,一般在三千左右,當然學校離公司比較近的就不可能有了。
通過了解中美公司招聘的差異,我們終于明白,美國,這樣一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國家,卻有如此多基業(yè)長青的公司,并在世界經濟中一直是霸主地位,讓我們向強者學習,立志成為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