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英雄》現場18日晚,杭州外國語學校的女生陸佳蕾捧起獎杯,第一季《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也在全國觀眾的熱切關注中落幕。但外界對于漢字和語言文化類節(jié)目的關注仍在繼續(xù)。從暑期席卷而來的《漢字英雄》,到剛剛開播的《中華好詩詞》,語言文化類節(jié)目在收視火熱的同時也讓人憂慮,這條路究竟能走多遠?渤海早報記者采訪了這幾檔熱門節(jié)目的總導演和主創(chuàng),從制作者、受眾和教育者等多個角度為您解析“語文熱”背后的深層原因。
語文節(jié)目成收視黑馬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以下簡稱《聽寫大會》)總導演關正文永遠忘不了首播的那一天,這個最初并不被看好的節(jié)目,首播時段也被放在了科教頻道并不太熱門的晚8點檔。然而在節(jié)目播出到40分鐘時,有朋友告訴關正文,這個節(jié)目已經迅速沖上了微博話題榜的榜首,成為全國網友熱議的話題。隨后央視也迅速根據節(jié)目影響力將其調到一套與十套共同播出,又擴大了觀眾的收視層次。
在19日公布的重點節(jié)目全國平均收視率中,央視一套和十套并機播出的《聽寫大會》總決賽拿下2.6%的收視率,排名第一。關正文還給渤海早報記者發(fā)來一條短信,證實總決賽當晚收視觀眾達到了1.2億之多。
如果說《聽寫大會》的火爆是“語文熱”總爆發(fā)的話,那么在今年7月開播的河南衛(wèi)視《漢字英雄》就已經先下一城。愛奇藝總編輯、《漢字英雄》主創(chuàng)高瑾透露,原本對《漢字英雄》充滿忐忑的他們,居然曾經在強手如林的周五晚間檔,拿到過全國第三的收視率,僅次于《中國好聲音》和《快樂男聲》。而在19日剛剛開播的河北衛(wèi)視《中華好詩詞》(以下簡稱《好詩詞》),其受歡迎程度也讓總導演楊寶昆吃驚不小。
“語文熱”折射“漢字荒”
為何語言文化類節(jié)目會持續(xù)引發(fā)觀眾的關注?三檔電視節(jié)目的主創(chuàng)都認為,語言文化類節(jié)目的盛行是切中了觀眾心中對于文化、文字知識的渴求。關正文創(chuàng)立《聽寫大會》的初衷是想“發(fā)明一種新的和漢字溝通、親近的方式”,讓學生們與漢字進行“親密接觸”。而高瑾坦承,最初運作《漢字英雄》就是為了在今年選秀歌舞滿天飛的綜藝舞臺上,做一個差異化巨大、完全不同于其他的文化類節(jié)目?!逗迷娫~》首播的熱烈反響,也讓楊寶昆反思了其中的原因:“觀眾們不能只會寫字,還需要傳統(tǒng)詩詞的精神陪伴。”
天津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語文特級教師趙福樓無奈地承認,在當下電腦等高科技手段使用頻繁,不僅使得漢字書寫呈弱化趨勢,連語文學科也在弱化。趙福樓也贊同,各衛(wèi)視利用自身平臺優(yōu)勢,制作和關注漢字文化,“可以喚起公眾對于漢字書寫的重視,是一件有益于文化普及的好事”。
為“普及”還是為“刁難”
在《漢字英雄》中,觀眾們看的是不同年齡的孩子們?yōu)橐恍┏S迷~中的易錯字而苦思冥想;《中華好詩詞》里,明星們通過背誦古詩詞的競技展示出了他們知性的一面;然而在《聽寫大會》中,觀眾們都只有對著各種生僻字詞“大眼瞪小眼”的份了。“圩頂”、“崔嵬”……這些不少成年人連聽都沒聽過的詞,參加《聽寫大會》的初中生們不僅要聽還要寫正確,這讓不少觀眾表示難以理解。連資深語文教育工作者趙福樓也忍不住提出了異議。在趙福樓看來,電視節(jié)目出于普及教育的目的,應以日常生活中的5000個常用字為主體,題目難度不應無限拓展。高瑾在策劃《漢字英雄》時也有著類似的考量:“我們的目的是通過節(jié)目激發(fā)大家寫字的興趣,關注漢字背后的故事起源。所以題目上我們都以3500個常用字為主。”
對此,關正文卻有不同看法,他一再堅稱,《聽寫大會》題目的難度是由選手的優(yōu)秀程度決定的?!疤哌\動員比賽中橫桿的高度,也不是由觀眾們能跳多高來決定的,不是嗎?難度是因人而異的。如果題目不難,2小時內一個選手也無法下場,競賽就成了馬拉松?!?/strong>
電視語文寓教于樂
在比賽形式上,《聽寫大會》采用每個參賽選手“單打獨斗”的應試方式,每次由一名學生上臺抽一道題來書寫,有的孩子就因此而展現出非凡的語言才華與天賦,然而在遇見一些難寫字詞時,敗下陣來的孩子也讓不少觀眾扼腕:“上臺的這個孩子寫不出,臺下坐著的選手就未必能寫出來,只不過他們運氣好沒有抽到這題而已?!彪S著話題性增加,收視也一路水漲船高。關正文對此解釋為,“正是因為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才帶來了收看魅力”。雖然形式上還是一本正經的“寫字考試”,但無論鏡頭運用、現場調度、后期剪輯還是視覺包裝等各方面,《聽寫大會》都顯示出大氣的“國際范兒”,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對于走高端正統(tǒng)路線的《聽寫大會》,《漢字英雄》和《好詩詞》就顯得輕松多了?!稘h字英雄》舞美設計了如同電子游戲闖關般的“十三宮”,就是為了讓參賽的孩子們覺得親切,不枯燥。高瑾告訴記者,文化節(jié)目操作起來難度很大,“歌唱類節(jié)目有歌曲的感染力,舞蹈節(jié)目有舞蹈的視覺沖擊力,但是文化節(jié)目必須做得既讓人有興趣,又得有所收獲,這是最困難的。”
“為了讓老百姓愛看,我們在節(jié)目里添加了很多的娛樂元素,不以詩詞的生僻度為基準,只要把傳統(tǒng)文化的東西表現得好玩、易于接受,讓大家在輕松中有所收獲,這就夠了?!边@是楊寶昆給自己一手打造的《好詩詞》下的定義。
扎堆兒有助良性競爭
作為一個原創(chuàng)節(jié)目,關正文在采訪中也承認今年的《聽寫大會》只是個試驗品,并雄心勃勃地表示“明年才是真正成熟的開始?!薄稘h字英雄》也已經摩拳擦掌,籌備明年的節(jié)目?!堵爩懘髸返摹敖泻糜纸凶睙o疑給同行們打了一針強心劑,目前已有幾檔成語和俗語類節(jié)目也已在籌劃運作之中。
觀眾們不會忘記,去年夏天《中國好聲音》如何熱遍全國,又如何引發(fā)今年各衛(wèi)視歌唱類節(jié)目的“世界大戰(zhàn)”。同質化節(jié)目的過多過濫,最終讓總局不得不以一紙“限唱令”潑上冷水。如今《聽寫大會》的火爆,又難免讓人擔心會再度引發(fā)同行爭相效仿、一擁而上的惡性競爭,可能會再次“玩死”一個節(jié)目類型。當渤海早報記者提出這一問題,關正文表示并不擔心,“大家都來關注文化是好事,但題材不是決定節(jié)目影響力的唯一關鍵因素。我希望《聽寫大會》10年之后還能存在,形成一個傳統(tǒng)的民俗,這樣對國家、對漢字才算真的有貢獻?!?/strong>
高瑾的回答或許更能反映一些同類節(jié)目制作者的心聲:“我們不僅不怕文化類節(jié)目扎堆兒,反而希望出現扎堆兒。多方并舉能讓這類節(jié)目形成一個文化現象、文化事件,才能引發(fā)更廣泛的社會反響,激發(fā)更廣泛的觀眾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有競爭才會有更好的節(jié)目出現。我相信語言文化類節(jié)目會比歌舞類節(jié)目生命力更強?!保ú澈T鐖笥浾叨帕眨?/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