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yè)要想成功,首先員工應具備健康的心理和積極的心態(tài),但是在現(xiàn)實狀態(tài)下,許多企業(yè)單位和公司里,有許多員工,甚至是企業(yè)管理者都存在著很多想法。
給別人打工你可以獲得三個東西,第一個是資源,包括人、財、物、渠道,第二個是行業(yè)經驗、知識和能力,第三個是了解打工者的心態(tài)。今天就好好談談最后的一個問題。
如果不了解打工者的心態(tài),那么你會不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對他們只能是埋怨和無窮無盡的貓捉老鼠游戲,也無法避免自己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初入社會還未斷奶
當下幾乎都是80后、90后畢業(yè)生,剛到公司見誰都叫哥,叫姐,也不稱呼主管、經理之類的。還是那種“我小我怕誰,大家讓著我”的潛意識在作祟,遇到領導批評,心里非常失落和抵觸。
第二、覺得大材小用
有些人覺得自己好歹也是學校的高材生,中學就能編BASIC,寫出貪吃蛇類似的小程序,上班竟然讓我拆圖而不讓我做code,心里覺得極端不滿。這樣的員工心態(tài)不能踏實從基礎做起的人,是很難成長和管理的。說白了,就是眼高手低。新人需要的是積累。
第三、新鮮感喪失一個工作重復的干,多有激情的事情,遲早會免得索然無味,而且感到沒有什么可學的了。覺得老干這個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前途。要知道時間是財富的函數,同樣一件事情,做1年,叫從業(yè)者,做10年,叫專家,做30年,叫泰斗。還拿拆圖這個看似低含量工作來說吧,如果你干了10年,你的工資鐵定超過萬元,水平高的還能超過2萬,另外接點私活,多賺個1、2萬不是問題,這樣的人才相當的搶手。如果你更有才華,出本書也不是不可能。許多人不斷的跳槽尋找好的職業(yè),卻不知道堅持是最好的選擇。
第四、覺得不公平
新員工作為公司的最底層,總是覺得管理層愚蠢和不公平。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和同事討論公司種種不合理的政策,以及對自己的不公平。憑什么人家拿1萬,我才拿幾千;他們才干8個小時,而我經常要加班;過年過節(jié)才發(fā)這么點東西;主管干嘛為了這么點事情就批評我等等。
但是現(xiàn)在站到公司角度,許多決策是建立在一個公司平衡的基礎上做出的,是要權衡許多東西,不是簡簡單單的公平二字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天下沒有簡單的公平,只有綜合許多因素后作出的一個平衡的決定,只有公司平衡了才不會翻船,才能一步步的往前走,國家也是如此。所以那些在公司里或者社會上的憤青,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沒有平衡何談公平。
第五、對薪資不滿意
很多人都覺得工資給的少,分紅給的少,干活干得多。這是很好理解的,但是能否正視自己,給出準確的價格,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高估自己的身價。有的員工我一年漲三次工資,有的員工我好幾年都不漲一分錢。因為你的工資和你對公司創(chuàng)造的價值成正比的。公司害怕失去你,不用你說,公司也會給你漲。如果你抱怨怎么不漲公司,先看看自己的到底對公司的價值幾何。還是那句話,抱怨的人多,實干的人少,抱怨的人痛快了嘴,實干的人滿了荷包。
第六、夢想著公司倒閉
有的員工,非常想辭職,覺得公司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又害怕自己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擔心自己后悔,如果自己被辭退了,又非常沒有面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公司倒閉了,一方面印證自己認為公司不好的真知灼見,另一反面免得對自己下的決定后悔,而且公司倒閉不是自己的問題。現(xiàn)在面試應聘者的時候,大多數人非常喜歡用公司倒閉、公司業(yè)務調整、部門被整體砍掉等原因,說的時候表情帶有一絲快感。但是大家要明白離開了你公司照樣轉,而且也許轉的更快。
如果你是員工那是當事者迷,如果你能跳出這種心態(tài),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那么機會和公平遲早是找上你,就是馬克思的那個句話,價格與價值相符。
道聚咨詢培訓 施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