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崴,孟小崴講師,孟小崴聯(lián)系方式,孟小崴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家庭教育;職業(yè)素養(yǎng)
4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孟小崴:《易經(jīng)》的人生智慧
2016-01-20 13654

《易經(jīng)》的人生智慧

1、“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易經(jīng)》中有兩句最為典型的至理名言,分別來自于乾卦和坤卦,這就是孔子總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最值得人們效法的人生觀和普世價值觀。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兑捉?jīng)》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既要做好事,又要做好人;既要工作好,又要學習休養(yǎng)好;老師既要教好書,又要育好人;企業(yè)家既要追求利潤,又要不斷行善。

2、“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易經(jīng)》中的積德行善思想,也是一種普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独ぁ坟浴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與“厚德載物”一樣,都是孔子向人們揭示的至理名言。善與惡,沒有絕對的界限,善與惡也是互相轉(zhuǎn)化的。“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就是講的為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善念當養(yǎng),惡念當除?!兜赖陆?jīng)》“上善若水”,我們平常所說“善如流”,都是告誡人們積德行善的道理。

3、“括囊,無咎無譽”

《易經(jīng)》告誡人們,為人處事要謹慎收斂,不要是非張揚。《坤》卦的六四爻爻辭講“括囊,無咎無譽”,象辭進一步解釋“括囊無咎,慎不害也。”“括囊”是將口袋扎緊,使囊中之物不向外露。以此比喻人應當收斂,謹言慎行。謹言,即少說話,壞話不說,好話也不說;慎行,即惡不為,善也不為,明哲保身,才不會發(fā)生錯誤。惡不為則無咎,善不為則無譽。平常人知咎可以致罪,不知譽也可以為害?!袄摇钡膶嵸|(zhì)是謹慎,由于括囊,所以無咎。雖然不求名譽,得不到贊譽,但卻可避免災禍,這就是“慎不害也”。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也正是表明了“括囊”的重要。

4、“樂天知命”,“鼓缶而歌

《易經(jīng)》還提出了“樂天知命”的思想?!峨x》卦九三爻爻辭“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背踟碁槿粘?,二爻為日午,三爻為日昃,即日已西斜,是天將向晚的時候。就人生來說,日昃好象進入老年階段,生命將垂暮。缶,瓦器,古人擊缶而歌樂。耆,是指六十歲以上的人;耋,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大耋,言人之年老;耄,是指八九十歲的老人;期頤是指百歲之期,就是指一百歲的老人。嗟,哀嘆。人到老年,正確的態(tài)度是不以遲暮為憂,也不為達生而樂。日傾了,人老了,這是自然規(guī)律?!懊髡咧诖?,乃不樂生,也不憂死”,能樂天知命而不憂,安享晚年,生死泰然,是明智之舉。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易經(jīng)》《節(jié)》卦重點講了“節(jié)”的道理。既強調(diào)了“節(jié)”的重要性,又闡述了“節(jié)”的原則性,即“苦節(jié)不可貞”。既強調(diào)了節(jié)的長久性,又突出了節(jié)的廣泛性,如:“飲食不節(jié)則致疾,言語不節(jié)則貽羞,財用不節(jié)則敗家,色欲不節(jié)則傷身?!痹诠?jié)言語方面,還要突出言語保密的重要性,即“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薄豆?jié)》卦對人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不節(jié)若,則嗟若”。人的欲望無止境,在欲望面前,唯一能滿足的就是“節(jié)”,有節(jié)就能知足,有節(jié)才能長久享有。

《易經(jīng)》《屯》卦六三爻辭:“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span>是說捕捉獵物沒有向?qū)?,又不放手,一直跟著鹿向山林追去,這是很冒險的,應該機警一點,該舍就舍,免得遭致不測。所謂“知止不殆”也。“鹿”與“祿”同音,也是告誡人們不要貪圖功名利祿而將性命搭進去。

《易經(jīng)》第五十二卦為《艮》,艮的意思就是止,艮卦闡述的是行與止的哲理。人往往知道行,不懂得“止”,尤其是在一帆風順之時,如何自我節(jié)制,適時、適地、適當?shù)摹爸埂保托枰懈呱畹男摒B(yǎng)。當止不止,或止而不當,都可能招致禍患。艮卦有兩句名言,一句是“艮其背,不獲其身”,這句話實際是告誡人們,在物質(zhì)或精神引誘面前,一定要如同背過身去視而不見一樣,克制自己的私心與欲望,不要做金錢美色的俘虜另一句是“行其庭,不見其人”,是指一個人的胸懷和境界。這是一種寬大的胸懷,是一種忘我的境界。當達到這種境界時,對外界的一切刺激,都不會產(chǎn)生欲望,好像當走過有人的庭院時,也不會覺得有人存在,即如入無人之境一般,這就是一種平常心和平靜心。《大學》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朱熹集注》:“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span>都是對《易經(jīng)》“行”、“止”智慧的進一步詮釋。

《易經(jīng)》的《卦所體現(xiàn)的人生觀是做人要“進退有節(jié)”。遁者退也,該退之時則退隱避讓,是應天順時。退避或激流勇退有三種含義,一種是在不利的情況下,受到某種壓力,為了保全自身,該退的時候一定要退;另一種是雖然沒有壓力,自身又處在顛覆狀態(tài),但深知“盛極而衰”“見好就收”的道理,于是在權高位重時主動退出。第三種情況是為了以后更大的發(fā)展做鋪墊,是為打開通向亨通之道的大門做準備,以退為進,意義重大。孔子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笔钦f,國家政治清明,就出來做官;國家政治黑暗,該辭退官退隱就辭退官退隱來。老子的“不為天下先”說的是這個道理。

《易經(jīng)》的《卦闡釋的是循序漸進的哲理。天下任何事情,無論是天地運轉(zhuǎn),還是自然界生物進化,還是人世間的各種發(fā)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以急躁冒進。

《易經(jīng)》的《需》卦象征等待,信守正道,前途光明而亨通。通過西周最終戰(zhàn)勝商紂的過程,主要講了人在發(fā)展進程中要學會等待的哲理?!鞍蚊缰L”的結果只會是“欲速則不達”。

《易經(jīng)》《訟》卦是指導人們?nèi)绾握_對待訴訟的。卦辭“中吉,終告訴我們,雖然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糾紛,但矛盾仍以化解為這就是中國人堅持的中庸之道,萬事和為貴人生觀和價值觀。

《易經(jīng)》《明夷》卦的上六爻為“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笔?/span>不懂得晦的道理,不知道為什么要韜光養(yǎng)晦,象商紂王一樣只知道一味恃強凌弱、一味的窮奢極欲,結果就會一敗涂地,甚至卿家性命。

 

上一篇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