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我的父母告訴我該做什么,如果沒有做到時就訓斥我。上學以后,我的老師告訴我該做什么,如果沒有做到就鞭笞我。加入軍隊后,中士告訴我該做什么,如果沒有做到,沒有人會幫助我,所以我必須做到!得到第一份工作后,我的老板也告訴我該做什么,因為這是我所有的行為榜樣所做的。對我們中大多數人而言這是事實:我們是在被告知的方式中成長的,而且非常精于此道。
告知或命令的吸引力除了快捷方便之外,還給予發(fā)號施令者盡在掌握的感覺,但這是一個謬論。發(fā)號施令者讓他的下屬失去動力,但他們不敢表現或提供反饋,因為他們反正不會聽到。結果是,發(fā)號施令者在的時候他們表現服從,但他一轉身,他們的表現就不同,怨聲載道、消極怠工,甚至蓄意破壞。發(fā)號施令者根本就沒有處在控制地位,他在自欺欺人。
傳統(tǒng)的管理命令這一端還有另一個問題:記憶力。簡單來講,我們不能很好地記下被告知的東西。這一個在培訓中常提到的理論,但它與我們所要講的內容如此相關,所以在此重點提出。這是最初由IBM開展的一個調查研究,后來由英國郵局重復并證實的結果。一群人被隨機分成三組,每個小組都用三種不同的方法教授一些簡單的、相同的東西。結果不言自明。但是他們的表現有一點引起我們的關注,即當人們僅僅被告知一些事的時候,記憶力的下降多么顯著。
我清楚地記得當我把這一結果給幾個跳傘教練看時,他們變得非常擔憂,因為他們僅僅通過告知的方式教授緊急應變程序。于是,他們立刻決定下次在他們的終端自由跳傘練習前改變他們的培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