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章,谷章講師,谷章聯(lián)系方式,谷章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管理智慧的探尋者
5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谷章:竺可楨教育思想對當代一流大學建設的啟迪——楊衛(wèi)校長在紀念竺可楨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6-01-20 49072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員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竺先生的親屬: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隆重紀念我國現(xiàn)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卓越的教育家和科學家,我們的竺可楨校長誕辰120周年。竺可楨校長是浙江大學百余年辦學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他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凝練和提出的一系列辦學主張,構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教育思想。在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重溫他的這些思想,對我們的辦學實踐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竺校長70年后的一位后任,我想與大家一起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探尋其對今天辦學的啟迪。

  一、教育理念——報國、強校、通才、為民

  竺可楨先生于中華民族面臨日寇全面入侵的緊急關頭,接受浙江大學校長的任命。為了保存文脈,竺可楨校長毅然帶領浙江大學師生,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舉校西遷貴州遵義、湄潭,歷時近9年,行程5000余里,譜寫了一曲“文軍長征”的壯麗凱歌。在這一實踐中,竺可楨形成了報國、強校、通才、為民的教育理念。

  大學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這是竺可楨教育思想的首要問題。1936年秋,竺可楨剛剛就任校長,就在浙江大學新生入學典禮上,提出了兩個問題,即“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么? 第二,將來畢業(yè)后要做什么樣的人?”竺可楨校長心目中的大學教育目標,決不僅僅是“造就多少專家如工程師、醫(yī)生之類”,而在乎培養(yǎng)“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他要求學生“每個人學成以后將來能在社會服務,做各界的領袖分子,使我國家能建設起來成為世界第一等強國?!?br />
  竺可楨校長認為,大學教育必須注重基礎,加強思維和能力訓練,實施通才教育。竺可楨校長十分注重加強基礎課教學,要求一流的教師擔任教學;鼓勵學生跨院系選修課程,溝通文理;鼓勵院系建立主輔修制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率先推行導師制,要求教師除擔任專業(yè)授課外,還負責指導學生的品格修養(yǎng),通過師生間的經常接觸,使學生有較多機會從近處體驗導師為人做學問的態(tài)度和方法,潛移默化地享受到更多更深的教育。

  社會服務是大學的基本功能。它不僅是社會發(fā)展對大學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學自身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竺可楨校長認為,大學要承擔服務社會、改良社會之目的。他將大學比喻為“海上之燈塔”,可以指明人們前進的方向;又將大學比喻為“社會之光芒”,應該成為人類文明的象征。

  在報國、強校、通才、為民的教育理念下,竺可楨校長身體力行,竭盡心力,把浙江大學從只有3個學院500多名學生的普通國立大學,發(fā)展成為具有7個學院、2000多名學生,建制完備、人才輩出、蜚聲中外的高等學府。

  二、治學風格——彰揚求是學風

  作為哈佛大學地學系畢業(yè)的博士,作為早期“海歸”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竺可楨校長學識淵博、閱歷中外,善于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和西方近代科學精神結合起來,倡導“求是”精神。竺可楨校長于1938年11月西遷廣西宜山辦學時舉行的校務會議上正式確定以“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竺可楨校長認為,“求是”這兩個字既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又是西方近代科學的真諦,若想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必須把握住這個共同點。他在對新生所作的《求是精神與犧牲精神》的演講中指出,“所謂求是,不僅限為埋頭讀書或是實驗室做實驗。求是的路徑,中庸說得最好,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竺可楨校長將“求是”精神闡釋為“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強調“求是”精神就是奮斗精神、犧牲精神、科學精神。到今天,我們耳邊仍響起竺可楨先生對當年布魯諾為科學真理而獻身的贊譽,仍能在靈峰山莊藕舫廳見到反映求是學風的“不計利害、只問是非”的牌匾。

  三、大學治理——依靠教授

  竺可楨校長認為教授是大學的靈魂。竺可楨校長認為,“一個學校實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選、圖書儀器設備和校舍建筑。三者之中教授人才的充實最為重要?!彼赋?, “假使大學里有許多教授,以研究學問為畢生事業(yè),以教育后進為無上責,自然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風,不斷地培植出來博學敦行的學者?!斌每蓸E校長認為教授是知識、人格、校風得以傳承的?;?,始終把聘請一流教授作為首要事務。竺可楨校長以他的學術威望、人格魅力,乃至私人友誼,羅致了國內著名學者和學術界領袖來浙大擔任院長、系主任,聘請了許多有成就的學者擔任教授。他不但注重學術造詣深厚的著名學者,同樣看重初露頭角、具有良好潛質的青年學者,認為“要發(fā)展一個大學,最主要的是能物色前途有望的青年”。

  竺可楨校長堅持民主辦學,積極依靠一批德才兼?zhèn)洹嵝慕逃?、在師生中有威信又有辦事能力的教授來管理學校。當時,學校學術機構、行政機構的主要成員,如教務長、總務長、訓導長、各學院院長、各系系主任等人選,以“資格極好,于學問、道德、才能為學生所欽仰而能教課者為限”,都選派有名望的教授擔任。所以當時的浙大就已經形成了一批學術行政“雙肩挑”的干部。他堅持把大學辦為學術機構,即使在文軍長征艱苦卓絕的情況下,接近于準軍事化的體制下亦如此。雖然對學術事務和行政事務,在處理程序和決策機制上是不同的,但決策人都是聲名卓著的教授,踐行了從“教授治學”到“教授辦?!钡慕涷?。

  四、大學架構——綜合型、研究型、創(chuàng)新型

  竺先生任校長13年,建立了以文、理、工、農、師范、法、醫(yī)7個學院為標志的綜合型學科架構。經過50年代初院系調整的分道與98年四校合并的回歸,今天的浙江大學已重現(xiàn)人文、社科、理、工、農生環(huán)、信息、醫(yī)7個學部為骨架的綜合型大學結構。

  如果說人才培養(yǎng)是大學中永恒的主題,科研就是大學中最活躍的驅動力。在竺可楨執(zhí)校的時代,浙江大學獲得了“東方劍橋”的美譽。應該說:李約瑟做出“東方劍橋”的贊揚,一部分是基于對浙大精神的稱頌,更主要是出于對當時浙大教授們所表現(xiàn)的研究水平的觀察。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浙江大學率先在全國高校進行了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在管理體制、人事制度、教育教學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創(chuàng)新舉措,積極探索研究型大學辦學新路子。今天,科研已成為浙大最強勁的發(fā)動機。學校成立了以科研院、社科院為支撐的研究體系,年發(fā)表SCI論文近4000篇,科研年到款經費已超過20億,達到全部辦學經費的45%,成了名符其實的研究型大學。

  在竺可楨校長確立的浙大校歌36句歌詞中,有6句與創(chuàng)新有關。1979年4月,錢三強校長在全校師生員工大會上提出:“除了求是精神外,還應加上‘創(chuàng)新’兩字。要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的習慣,適應不斷發(fā)展的需要?!?988年,路甬祥校長進一步強調“求是系治學之本,創(chuàng)新乃科技之源”,并主持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chuàng)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賦予其“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fā)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時代內涵。

  五、辦學目標——創(chuàng)建一流大學

  竺校長心中的執(zhí)著追求是創(chuàng)建一流大學。在他的時代,浙大就得到了東方劍橋的贊譽。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建設與發(fā)展,我國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走上了國際舞臺。耶魯大學校長雷文于2010年2月1日,專門以“亞洲大學的興起”為題,在英國皇家學會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第七屆年度講座,就亞洲有關國家建立“世界級”大學的原因、必須克服的實際困難以及可實現(xiàn)性等問題發(fā)表了看法。應該說: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目標,一個動力,也是一個過程。

  近年來,浙江大學按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確立了“造就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和未來領導者”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明確了“以人為本、整合培養(yǎng)、求是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和“轉變觀念、深化改革、穩(wěn)定規(guī)模、提高質量”的總體思路。但無論何時,竺可楨校長的教育思想將永遠給我們以啟迪。在邁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途上,竺可楨校長倡導并力行的“求是”精神,豐富深刻的辦學理念,一定能夠在浙江大學不斷發(fā)揚光大,譜寫新的篇章!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