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學習與美術教師職業(yè)化技能修煉
馮笑之
“體驗式學習”的淵源
1.杜威——“經驗學習”/“做中學”(實踐出真知)
2.哈恩博士——(英國)“把教育最主要的任務當成生存的品質:富有進取心、好奇心、永不言敗的精神、韌性、自我判斷的能力,尤其是同情心?!?
3.1934——外展訓練學校(Gordonstoun School)(英國海軍、哈恩)
4.1950——(美國)米納的學習——80年代(數不勝數的戶外學校)
5.1964——羅伯特•培契“北明尼蘇達學?!迸cPA課程(“主題性活動”)
6.1971——D•A•庫伯發(fā)表了第一篇關于體驗學習的論文
7.1984——D•A•庫伯推出了第一部專著《體驗學習》
“體驗式學習”的定義
“體驗式學習”是以目標為根基,以體驗實證為框架,通過解凍、啟發(fā)、主動、社會責任和個人責任等一系列有目的、有進程、有系統(tǒng)的教育活動,改善教學活動及促進個人成長。
——簡浩煬(臺灣冒險世界戶外學校執(zhí)行長、統(tǒng)一企業(yè)集團OAO自然學校教育訓練顧問、野馳團體動能國際開發(fā)公司體驗式學習訓練總監(jiān))
體驗、感知、認知、行為
“體驗式學習”的基本特征
是過程而非結果
以體驗為基礎的持續(xù)過程
是運用辯證方法不斷解決沖突的過程
是適應世界的完整過程
是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連續(xù)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
是一個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
“體驗式學習圈”
“體驗式學習”的四種基本方式
輻合式(抽象概括/主動應用)
發(fā)散式(具體體驗/反思觀察)
同化式(抽象概括/反思觀察)
順應式(具體體驗/主動應用)
體驗式學習過程的主要表現
“身臨其境”
用手觸摸、用眼辨察、用耳傾聽、用鼻嗅聞、用腦深思,產生更具體、更明確的感動和體悟。
沒有體驗,沒有反思,沒有感悟,就沒有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
2011版《課標》的基本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關注文化與生活
注重創(chuàng)新精神
2011版《課標》的課程性質
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
美術課程具有實踐性。
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
美術課程強調愉悅性。
“體驗式學習”與“美術教育教學”的關聯
1.“美術學科”重體驗
2.“美術學習”重感受
3.“體驗式學習”讓美術課堂組織形式更生動
4.“體驗式學習”讓美術課堂教學內容更深入
5.“體驗式學習”讓美術教學成果呈現更多元
“體驗式學習”中美術教師職業(yè)化技能修煉
1.有想法(組織策劃)(鄒華章、四川廣元老黃牛、南通童彩)
2.能實施(協調操作)
3.善表達(語言駕馭)
4.多展示(成果呈現)
修煉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
學習方式:作有心人、勤搜集、勤整理、多看、多想、多實踐!
語言的影響力
領袖用語言統(tǒng)治世界
教師用語言播種思想
音量控制的作用
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使學生記住你
音量控制對照表
聲音控制要素
呼吸:深,有節(jié)奏;呼吸時,使腹部肌肉緊張;
音量:使所有聽眾都聽清你講話并保持注意力;避免因失控而過高或因控制過度而過低;
抑揚變化:要強調時,需提高音量和提升音高;少數情況下,壓低音量和降低音高也會起到相同作用。
肢體語言運用
適宜:
站姿:身體平直,重心提起,兩腿適度分立;
手位:用手時,手位在腰部以上;不用手時,手垂放于身體兩側;
動作:只作必要動作;舒展、大方、自信。
忌諱:
走來走去,或無目的的踱步;
固定手位:抱手、背手、插兜;
手拿東西:筆、紙、眼鏡等
推薦學習視頻
李真順《魅力口才》
林偉賢《魅力口才》
李強《演講與口才》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