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率軍平定吳杰叛亂,吳杰等率兵從真定出發(fā),企圖與另一個叛軍將領盛庸會合,共同進攻朱棣。不過吳杰還沒有抵達目的地,在路途中就已聽說盛庸兵敗,于是又連忙趕回真定。根據(jù)這一情況,明成祖與各位將領分析說:“吳杰有三策。堅守真定城池是上策;出兵,但避我軍之鋒是中策;如果主動前來挑戰(zhàn)是下策?!钡T將領認為吳杰肯定不會主動出戰(zhàn)。
明成祖認為吳杰有十多萬大軍,心高氣傲,加之他平日嫉妒盛庸,現(xiàn)在盛庸已經(jīng)兵敗,吳杰定會趁此機會大顯身手,炫耀一番。因此他建議諸將,假裝解散軍士讓他們四處取糧,引誘吳杰出戰(zhàn),然后設下伏兵,這樣一來可以將其一舉擊潰。
吳杰也派人前去打探虛實,果然到處都是外出取糧的士兵。他認為機會難得,于是出兵襲擊,結果落人對方圈套。兩軍在滹沱河決戰(zhàn),吳杰大敗而逃,險此一步喪命。
明成祖朱棣充分地分析敵方做了分析調查,在保證自己“穩(wěn)定”的情況下,利用對方的弱點,而擊敗對方,不愧為運用“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能而示之不能”謀略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