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材料倉庫第四天,還是投放出400件產品所需說材料,由于E產品的A工序日產能是500件、B工序日產能是400件、C工序日產能是600件,D工序日產能是700件,所以第三天生產結束后,A工序未完成的在制品有0件,產出400件,B工序前未完成的在制品有400件,產出400件,C工序未完成的在制品有400件,產出400件,D工序未完成的在制品有400件,產出400件,而F產品A工序的日產能是700件,B工序的日產能是500件,C工序的日產能是600件,D工序的日產能是400件,所以第四天生產結束后,A工序前未完成的在制品有0件,產出400件,B工序前未完成的在制品有400件,產出400件,C工序前未完成的在制品有400件,產出400件,D工序前未完成的在制品有400件,產出400件。
每日生產結束后的《生產統(tǒng)計表》如下:
E產品 | A工序(500件/日) | B工序(400件/日) | C工序(600件/日) | D工序(700件/日) | ||||
待加工 | 產出 | 待加工 | 產出 | 待加工 | 產出 | 待加工 | 產出 | |
第一天結束 | 0 | 400 | 400 | 0 | 0 | 0 | 0 | 0 |
第二天結束 | 0 | 400 | 400 | 400 | 400 | 0 | 0 | 0 |
第三天結束 | 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0 |
第四天結束 | 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F產品 | A工序(700件/日) | B工序(500件/日) | C工序(600件/日) | D工序(400件/日) | ||||
待加工 | 產出 | 待加工 | 產出 | 待加工 | 產出 | 待加工 | 產出 | |
第一天結束 | 0 | 400 | 400 | 0 | 0 | 0 | 0 | 0 |
第二天結束 | 0 | 400 | 400 | 400 | 400 | 0 | 0 | 0 |
第三天結束 | 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0 |
第四天結束 | 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根據以上的兩個方案計算我們會發(fā)現,企業(yè)每日的產出是有瓶頸工序的產出所決定的。當瓶頸工序的產出收到影響的時候,當日的產出才會收到影響,瓶頸工序減少多少產出,總產能也會減少多少產出,所以我們在做生產計劃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所有我們在制定生產計劃的時候,每天的投放量應該是瓶頸工序日產量加上瓶頸工序前邊工序的質量報廢量,確保瓶頸工序不會因缺料停機而造成的企業(yè)整體產能的浪費。同時我們還去確保不因為瓶頸工序前的非瓶頸工序的生產異常表現而影響瓶頸工序的生產,所以要在瓶頸工序前增加一定的在制品,這個在制品的量由瓶頸工序前的非瓶頸工序的歷史最長停機時間來確定。對于E產品來講B工序是瓶頸工序,而對于F產品來講D工序是瓶頸工序。假設,企業(yè)近三個月瓶頸工序前的非瓶頸工序的質量合格率分別為E產品是95%、F產品是92%,瓶頸工序前非瓶頸工序最長停機時間都為3天。我們可以分別計算出,E產品的的B工序的在制品初始量為:400件×(1+1-95%)+400件×4/8=620件。然后用620件減去因質量問題而增加的20件,在減去瓶頸工序日標準產能400件,經過計算最后剩下200件然后進行三等分:67、66、67件。如下圖表:
綠色等級 |
黃色等級 |
紅色等級 |
133件 |
67件 |
0件 |
200件 |
每天生產結束后由瓶頸工序的生產員工上報在制品量,如果在制品量是67件—0件之間,生產管理人員在安排生產計劃的時候,第二天要增加66×(1+1-95%)=70件的原材料的投入。如果在制品是67件—133件之間,生產管理人員在安排生產計劃的時候,第二天的依然按照生產計劃中的400件×(1+1-95%)=420件投放原材料。如果在制品量是133件—200件之間,生產管理人員在安排生產計劃的時候,第二天要減少66×(1+1-95%)=70件的原材料的投入。
企業(yè)的TOC生產管理方法中最重要的DBR+BM生產管理方法,會在第三篇中進行詳細的講解,這里只是簡單介紹DBR+BM的簡單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