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困難不在于確定我們需要什么目標,而在于決定如何去設定目標。
要做好這個決定,只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先確定每個領域中要衡量的是什么,以及衡量標準是什么。因為采用什么衡量標準,決定了企業(yè)要把注意力的焦點放在哪些方面。如此一來,該做的事情會變得更具體和透明化,衡量標準中所包含的項目也變得彼此相關,不必再分心注意沒有包括在內(nèi)的項目?!爸橇褪侵橇y驗的結果?!毙睦韺W家常用這句老掉牙的話來提醒大家,智力測驗并非無所不能,絕不出錯。然而父母或師長(包括很清楚這種理論和計算方式并不可靠的人),仍然忍不住去注意看似精確的“智商”分數(shù)。
不幸的是,目前針對企業(yè)關鍵領域設計出來的衡量方法,大半比智力測驗還不可靠。我們只有在衡量市場地位上,建立了比較充分的觀念。對于像獲利能力這么明顯的目標,我們卻只有一把橡皮尺,缺乏實際的工具來衡量必須達到多高的利潤率。至于創(chuàng)新,甚至生產(chǎn)力的衡量標準,我們幾乎也一無所知。在其他領域——包括實物和財力資源一我們只會陳述意圖,卻無法說明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和衡量標準為何。
這個嶄新的題目是今天美國企業(yè)管理相關理論、研究和發(fā)明最活躍的新領域。許多公司紛紛致力于厘清關鍵領域的定義,思考應該衡量的項目,并設計衡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