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笑著說:“人心怎么相呢?”
一行禪師回答:“要知天上意,須在云中取;要知心內(nèi)事,須辨眼中神。你積了陰德,目光不浮,紫氣貫睛,口角紋長過陂池這部位,而且胡子均勻變美。做了陰德,臉上的相便會有所改變,你必定享受極貴的福祿無疑!” 于是,裴度就把剛才在香山寺,拾還玉帶的事告訴一行禪師,禪師也嘉許他的善行。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進士,由于官運亨通,過了十多年,他升任“博辦大學士”(相當于今天的副行政院長),不久,又升為首相。他升任首相的經(jīng)過非常曲折:裴度起初奉朝廷的命令,出使蔡州,向諸軍宣達政令,回到朝廷后,裴度向朝廷呈奏攻取叛賊的書狀。
王承宗和李師道等叛賊計謀阻擾蔡州的援軍,因此暗中潛伏京師,刺死掌握大權的重臣,而且殺害了宰相武元衡。他們?nèi)扔脛σu擊裴度,第一劍,砍斷了鞋帶;第二劍刺中裴度的背部,卻只劃破了他的內(nèi)衣;第三劍輕微刺傷裴度的頭部,恰巧他戴了氈帽,所以劍傷不深。正當叛賊追殺裴度時,裴度的隨從王義,抓住叛賊而呼叫,叛賊回身用刀砍斷王義的手,裴度才能逃脫。由于裴度逃走過于倉促,不小心掉落溝壑中。叛賊以為裴度已經(jīng)死了,所以才舍離而去。
皇上說:“裴度能夠脫險,全是天意(其實是他的福報)!”于是命令裴度為“淮西招討使”,而平定了淮西的內(nèi)亂,并且封他為“晉國公”,經(jīng)常奉命出使邊地諸國。四夷的君長,一定會詢問裴度的年齡相貌,由此可見中國和夷族對他是多么敬畏和佩服!裴度事奉四位皇帝,始終表現(xiàn)了很好的品德。他有五個兒子,也都被朝廷賜封爵位。
評:裴度在香山寺拾獲貴重的玉帶,看見遺失玉帶的婦女來了,才把玉帶奉還她。那位婦女感動得流出眼淚,拜謝他,裴度笑著說:“你還是盡快回去救令尊吧!”后來精通面相和命理的人告訴他:“閣下積了陰德,前程萬里,不是我所能預知的!”
裴度遇到叛賊,三度被砍殺而沒死,這豈不是韓愈所說的:“盜賊砍不死,是神在扶持嗎?”其實,這正是裴度良好的品德所造成的。
為什么裴度還玉帶這件事能使他轉短命為長壽,變貧窮為富貴,而且得到這么大的福報呢?
因為君子和小人的差別就在一個貪念。裴度的心比較清凈,不但對他人所遺失的貴重物品無動于衷,即使生死的問題,他也能置之度外。他心量寬廣,所以福德也廣大。如果他真的以歸還別人的遺物,心中一直慶幸自己擁有很好的德行,甚至向人大肆吹擂,那么他所得到的福報也就微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