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專家就酬賞的公平性與激勵效果間的關聯(lián)進行了研
究,亞當斯(J.S.Adams)等人于20 世紀60 年代提出了“公平
理論”,闡述了員工對報酬公平性的認知如何影響其努力工作的
意愿。員工心中有一把秤,估算他們的“付出”與“所得”是
否平衡,并將此作為應增加、減少或維持其努力程度的判斷依
據(jù)。
決定“付出”與“所得”之間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是
由員工把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后估算認定的,“平衡狀態(tài)”并非
絕對,而為相對的認定,必須在有所比較下才能產生:
當某位員工經與他人比較后,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
的待遇,他可能面臨兩種比較結果。第一種結果是他的“所得”
低于比較出來的標準,他認為“酬賞過低”(Underreward)。另
外一種結果,就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所得”高于比較出來的標準,
微笑 管 理
24
因而認為“酬賞過高”(Overreward)。不認哪一種結果,都將造
成這位員工內心的緊張。為了緩解緊張,這位員工針對“酬賞
過低”或“酬賞過高”可能會采取以下做法:
1、酬賞過低時的做法
(1) 向組織與同事提出抱怨。
(2) 減少原先的努力程度。
(3) 重新估算自己的“所得”,膨脹(Inflate)“所得”的價值。
(4) 試圖尋找一位比自己所獲酬賞更差的人做比較。
(5) 若實在無法忍受不公平的待遇,最極端的應對之策便是
辭職。
2、酬賞過高的做法
(1) 增加原先的努力程度,促使自己真正值得被給予的酬賞。
(2) 勸告他人也去爭取較高的酬賞。
(3) 重新估算自己的“所得”,壓縮(Deflate)“所得”的價
值。
(4) 試圖尋找一位比自己所獲報酬更高的人做比較。
因此,對于管理者而言,對判斷誰應獲得更高酬賞的決策
標準或許比酬賞的多少更容易引起員工的注意,公平的標準會
直接影響到組織成員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