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檢具的檢測原理就在是模擬最嚴酷的裝配狀態(tài),是最便捷檢測方法,被制造業(yè)廣泛采用,在ASME Y14.43中有詳細的講解。本課程內(nèi)容包括:檢具的設計原理、驗證方法和應用,通止規(guī)設計,檢具定位裝夾設計,材料選擇和相關熱處理,檢具基準的確定,檢具公差分配的原理和規(guī)則,等等計量型檢具和功能性檢具的實現(xiàn)和應用。另外本課程詳細介紹了檢具公差分配對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和檢具制造成本的影響,如何正確的分配檢具的公差從而減少測量的風險,包括避免誤收和拒收的發(fā)生等等。
學員要求:
參加過GD&T培訓(具備基本的ASME Y14.5M)和ISO1101知識;
在設計或工藝或測量有一些基本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
參加人員:設計、質(zhì)量和檢驗工程師,以及相關需要設計和使用檢具的人員。
培訓目標:
? 掌握計量型和功能型檢具設計原則;
? 學會GD&T公差的檢測思路。
? 學會分析檢測數(shù)據(jù),正確填寫檢測報告。
? 學會合理分配檢具公差的方法。
培訓必需的教具:
1,大的白板,最好大于1.3X0.7m;
2,老師用:新黑色白板筆2支,紅、蘭、綠各一支;
3,學員每組一支白板筆,非紅色即可;
4,A4的草稿紙(一面寫過亦可)若干,白板紙有更佳。
課程大綱:
第一模塊GD&T檢具的概述
? 檢具功能和應用目的
? 檢具公差規(guī)則
? 偏差
? 檢具基本類型和應用
? 計量型檢具
? 功能性檢具
? 影響選擇檢測的因素
第二模塊 幾何公差檢測和評價
? 形狀公差檢測
? 平面度、表面、軸心線直線度
? 圓度、圓柱度
? 方向度檢測
? 表面、軸心線、中平面垂直度
? 表面、軸心線、中平面平行度
? 表面、軸心線角度
? 輪廓度檢測
? 面、線輪廓
? 不等雙邊輪廓度
? 復合輪廓度
? 位置度檢測
? 位置度
? 復合位置度
? 對稱度和同軸度檢測
? 跳動度檢測
? 圓跳動、跳動
? 相關檢測報告填寫
? 相關檢驗儀器:三坐標測量儀、通用檢具、專用檢具儀器
第三模塊 檢具設計相關規(guī)則和基準的建立
? 相關基礎術語
? 基準及基準系
? 形體
? 基準軸心線
? 基本尺寸
? 內(nèi)部/外部邊界
? 實效狀況
? 公差補償
? 設計相關規(guī)則
? 最大實體狀況 (MMC)
? 最小實體狀況(LMC)
? 實際包容體
? 內(nèi)部/外部/實效邊界應用
? 通止規(guī)概念和檢測應用
? 相關基準與要求
? 模擬基準
? 基準定位 3-2-1原則
? 基準次序
? 基準偏移
? 同時性要求
第四模塊 計量型檢具設計
? 計量型檢具原理
? 計量型檢具設計要求
? 檢具基準的確定:模擬法、直接法、目標法
? 工件定位設計:平面,孔,軸,V型槽定位等
? 參數(shù)計算
? 尺寸和形位公差分配
? 檢具的測量指示和固定(百分表)
? 產(chǎn)品檢測過程變形的控制
? 檢具測量值傳遞方式
? 檢具可操控性
? 檢具校準件
第五模塊 功能型檢具設計
? 功能型檢具原理
? 功能型檢具設計要求
? 檢測結構設計
? 工件的定位、夾緊設計
? 整體結構設計
? 四規(guī)設計標準:通規(guī)、止規(guī)、環(huán)規(guī)、塊規(guī)
? 功能型檢具公差分配原理
? 檢具參數(shù)計算:檢具和工件公差、實效條件
? 尺寸和形位公差分配:
? 選擇檢具測量方法
? 標準樣
第六模塊 檢具的使用與維護
? 人員對檢測的影響
? 檢具磨損補償規(guī)則
? 檢具的管理評估流程
? 檢具計量方法
? 檢具認證程序
? 檢具批準
? 其他要求
? 檢具的應用環(huán)境條件:
? 溫度、濕度、污染
? 在線檢具、最終檢具
? 檢具的使用壽命、尺寸、重量、標識、環(huán)境
? 檢具材料選擇和熱處理
? 檢具的日常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