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星期一
縱觀這個“十年”,中國政壇上大概是:清新的開局,艱苦的中盤,驚險的收官??偟膩碚f是平庸和平穩(wěn),威信逐步丟失,民怨逐步累積;沒有輸,也沒有贏;沒有重大失誤,但也沒有重大突破;看得出其中很努力,但與老百姓的期待尚有很大的距離??梢哉f這十年無奇跡,無突破,該干嘛干嘛。
這“十年”我們送走了三個袋表,唱響了科學發(fā)展觀,人們還是有著很大的期待。經過2003年的大天災之后,開始是彷徨和恐懼,后來領導臨危不懼,一舉改變被動的局面,給我們留下一種清新務實的開局形象,讓中國老百姓感到“有戲”。但是,這“十年”在政治改革問題上,仍是各說各話,各唱各調,既沒有人斷喝一聲“不爭論”,也沒有能協(xié)調、妥協(xié)出一些共識。十年下來,既沒有形成什么新“論述”,也沒有什么新動作,更沒有實際行動。行政改革也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東西,例如,收入分配改革、轉變發(fā)展方式、教育、醫(yī)療和社保改革等等舉步維艱(取消農業(yè)稅,實行全員醫(yī)保還不錯)。就是有一些改革和嘗試,其無論規(guī)模、層次還是效果、影響都很有限,遠沒有形成全面推動改革的氣勢和氛圍。反腐敗“標本兼治”一直停留在口號上,并沒有什么真正的“好轉”。腐敗越來越嚴重,甚至到了危及黨國生命的程度,嚴重地動搖了我們的執(zhí)政危機。退休雙軌制,高級知識分子的退休收入不如環(huán)衛(wèi)人員(公務員)的收入,說是要改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無雨不見一絲效果。
過去的歷史,歷史是一面鏡子,社會是前進的,要推動中國社會不斷地穩(wěn)步地前進,就象一個旋轉的“陀螺”,要它不倒就必需加力,讓它永不歇步向前動力。積弊就要改革,改革才能釋下負重,才能跑的更快更遠。這是人們對執(zhí)政黨的最大期待。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這是每個政治人物都需要的歷史感和責任感。歷史有時是人民書寫的,要對得起人民就必需有銳意改革的勇氣和決心。人們期待將來“十年”中國有更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