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銷售管理培訓調研發(fā)現,許多經銷商老板都在考慮一個問題:與下屬員工銷售人員之間的關系中如何定位自己。是兄弟?是合作伙伴?也是、互相利用的工具?是簡單的勞資雙方?不過有兩點,是大多數經銷商老板都認同的。第一,就是應該留住有價值的老員工,有價值的老員工是公司的骨干力量和財富,并且,有著長期服務經歷的老員工往往被認為是有忠誠度的;第二,員工的流失率居高不下,是每一個經銷商老板都不愿意看到的。自己的手下像走馬燈一樣地換,不但業(yè)務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并且,對公司形象也有很大損傷。
無論是經銷商老板想留住有價值的老員工,還是不希望看到自己員工的高流失率,其核心都是為了公司的發(fā)展盈利。但是,我們換個思路來仔細分析一下,老員工真的有那么大的價值嗎?員工的流失中是不是還存在哪些新機會?
筆者在管理自己的經銷公司時,采取的是與常規(guī)人事制度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一一即不留老員工。員工的最長工作時限是三年,三年之后,即便員工不想走,筆者也得想辦法把員工送出門。
筆者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從公司的發(fā)展和贏利角度來考慮的,筆者是從幾個新的角度來考慮公司的發(fā)展和贏利問題。筆者認為,公司的發(fā)展和贏利肯定離不開這樣幾個因素的支持:
(1)員工的工作熱情。員工的熱情是最能感染客戶和上游廠家的,在面對消費者,也是最能體現公司形象的(銷售人員培訓中筆者一直認為,所謂企業(yè)和產品的品牌形象,一定是通過員工來體現的)。但是,員工的熱情又是從哪里來的呢?除了收入外,員工的熱情來自其所看到的發(fā)展空間,以及管理層對其的肯定。
(2)不斷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公司發(fā)展的靈魂,創(chuàng)新是許多個思想在一起 碰撞的結果,而且是要在一個沒有傳統(tǒng)守|日思想的內部氛圍中才會產生的。
(3)擁有眾多合作伙伴。公司發(fā)展的歷程其實是個不斷與外界伙伴合 作的歷程,是個整合外部資源的歷程。因為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總是有限的,要想把生意做大,賺更多的錢,就得學會如何更加有效地與別人合作。合作伙伴之所以愿意與你合作,前提是他熟悉你(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喜歡把機會給熟悉的人),并且信任你,然后才可能愿意與你合作。
(4)信息的及時傳遞。任何的商業(yè)機會來自信息的不對稱。如何及時 有效地獲得信息是決定公司發(fā)展成功的重要因素。要想獲得足夠的信息,就得有個前提,那就是你的人脈一定要足夠寬廣,并且大家樂意給你及時傳遞信息。
(5)寬裕的資金周轉。作為經銷公司,自身的實力是有限的,尤其在 市場投入和周轉資金方面,很需要合作公司的寬容和支持。但是,這里有個前提,對方要在對合作者的公司,以及對合作者本人有足夠信任度,才有可能給合作者留出一定的財務余地,或是提供的支持。這就和借錢的道理一樣,誰也不會把錢借給陌生人。
(6)公司安全。任何一家公司都存在短板和弱點,這也是最容易被競 爭對手攻擊的地方。不過,要想徹底摸清公司的短版和弱點在哪里?是怎么形成的?又如何來進行攻擊?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熟悉。當然,只要在公司工作過三年以上,并稍加留意,并不難發(fā)現這些問題,再加上勞資雙方有些先天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矛盾,今天的員工,明天就可能變成競爭對手。所以有人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往往來自公司內部,因為沒有人比他更熟悉公司的短板和弱點。時間越長,對所在公司的弊端的了解也就越深,一旦反目(例如發(fā)生勞資糾紛),則成為公司最大且最有攻擊力的敵人,這些負氣離開的員工往往會迅速加盟到競爭對手那里(或直接自己干),_..用所掌握的原公司的弱點,調用競爭對手的資源來攻擊老東家。中國人~復生心理和報恩心理一樣的強,這點不可忽略。分析了這么多,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老員工和員工流率的問題,你就會發(fā)現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老員工的正面價值不言而喻。但是,老員工身上也存在著不少負面因素,例如人事成本高,工作熱情下降,對市場的反應鈍化,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并且還會有意無意地阻礙其他員工的創(chuàng)新行為,喜歡擺老資格,喜歡否定新員工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潛意識抵制新模式的實施。直接導致新員工喪失創(chuàng)新精神和工作熱情。再有,由于老員工大多會占據較多的發(fā)展空間,會導致新員工認為自己的發(fā)展空間不足,從而對在本公司的未來發(fā)展失去信心。
再來看流失率的問題。"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作為社會地位還比較低的經銷公司,也的確很難對員工的長遠發(fā)展有多大的吸引力,畢竟人人都有自我發(fā)展的愿望,攔也是攔不住的。所以說,他們離開公司去尋求更好的發(fā)展亦屬人之常情。那么,作為老板,不但要正視這個問題,更要從中找出利己的新機會。而不是簡單地控制流失率。
首先,換個角度,把走出去的員工看成分散出去的人脈資源,看成未來的商業(yè)合作伙伴,看成未來的信息和資源擁有者,盡量避免員工變成對頭和冤家,更不能在離職問題上僵化勞資雙方的關系。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筆者做了不少基礎工作,例如注重在員工面前塑造筆者的個人形象(筆者認為,注重個人品牌形象,也就是決定著你的未來),建立信任度,讓員工們熟悉我、信任我,協助這些員工制定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動用筆者的資源和關系幫他們找到一個更好的新東家,對所有走出去的員工進行長期的維護管理,保持溝通,以收獲新的合作機會和信息資源。
同時,要使人員在有控制狀態(tài)下流失。新人不斷進入公司,業(yè)務工作還得保持照常運作,那么,自然就得對公司標準化流程系統(tǒng)的建設要求加強,經驗和方法不能留在老員工的腦子里,而是應該落實下來,變成內部培訓教材和手冊、制度、系統(tǒng),最終形成系統(tǒng)化運作,減少對人員經驗的依賴。
學會把員工放出去,往往你會收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