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能力是成就教育家的支點。古今著名教育家,許多是從教師隊伍中涌現出來的。然而,這些教育家與龐大的教師隊伍相比,畢竟是鳳毛麟角。為什么多數為師者終日為轉述教材辛苦忙碌、傾心盡力,卻未能給社會提供具有自己個性的新的經驗、新的理論、新的創(chuàng)造,因而未能涌現更多的為社會急需的杰出的教育人才?我們認為,不是這些教師缺乏書本知識,更不是老師們用心不專或智力水平低下;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開拓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有杰出貢獻的教育家者,正是借助了常人所缺少的包括探討、研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在內的高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從某種意義上可以這樣說:有沒有高強的教育能力,是教師能否卓有建樹的決定性因素;正是這種非同一般的高強的教育能力,成就了有志于教育事業(yè)的杰出人才,成就了古今的優(yōu)秀教育家;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的主張,認為這種”記問之學”,“無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教師要能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形成自身的能力。教師不能滿足于“述而不作”,而要做具有外拓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