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討論
@宅女朵拉:我覺得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有的孩子會選擇讓,有的孩子會選擇不讓,因材施教,其實對于孩子來說,讓和不讓,孩子心里都有他們自己認為正確的理由,不能一概而論,簡單地以讓和不讓作為分界線。
@金陵小妮:要了解孔融讓梨的背景,同時也不能一概要求現(xiàn)在的孩子讓梨,讓與不讓,看環(huán)境。如果一個大環(huán)境中大家都在搶,你卻讓孩子去讓,他以后如何生存?
@寒江穆:如果僅僅是一個梨子,當然是可以讓的。可是如果延伸到當今社會的機遇和利益,還是應該當仁不讓。梨子可以經(jīng)常有,機遇卻不常有,如果機遇當前不去把握,估計只有一個后果,那就是扼腕嘆息。只要覺得問心無愧,不背后詆毀,不小人作為,還是應該抓住機遇,不退不讓。
@夢想起航:作為教師沒有理由強迫孩子放棄自己的思想被迫接受老師的,世界沒有簡單的非黑即白的事情。讓,其實利己利人的事情,更發(fā)乎自然和內(nèi)心,帶有強迫的“讓”顯得更加虛偽。孩子就應該從天性出發(fā),父母教師引導,而不是粗暴干涉。有時不告訴是最好的辦法。
@樂學緣家庭教育:“損人利己”是缺德,“利己利人”是正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道德。提倡道德、正德,鞭笞缺德。教育孩子應該回歸本心、回歸真性。學做“好人”有六個字:不傷害,不妨礙。既不傷害自己,又不傷害別人,既不妨礙自己,又不妨礙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