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訊的作品、魯訊的學術思想很符合當時的現實狀況,同時有著很深的現實意義,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因此也影響了一代人。
一、學術影響
作為一名學術研究者,一方面,魯迅運用西方的文學觀念研究中國古典小說撰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其不僅結束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時代,也創(chuàng)造了文學史著作的典型范例,“為后學開示無數法門”,郭沫若將其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并稱為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雙璧。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對勘正了《古小說鉤沉》《嵇康集》《漢畫像集》《會稽郡故書雜集》等數十部古籍,為后世的古典文學研究留下了一筆巨大財富。
二、精神影響
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代作家、現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創(chuàng)造了“內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并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yè)的中國人”的文學。他與同時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一樣,在關注本民族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并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三、政治影響
魯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學運動伊始時期便向封建舊文化宣戰(zhàn),不斷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斗爭?!芭畮煷髮W潮”發(fā)生后與迫害學生的軍閥進行論爭,魯迅不畏強暴執(zhí)筆對戰(zhàn),顯示出一個正直文人的氣概。爾后國民黨統治之下又大膽披露其黑暗統治。三十年代又與內左傾的錯誤文藝路線進行斗爭,其后與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者合作成立了無產階級文藝思想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魯迅作為左聯的盟主領導左聯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文藝妄圖絞殺無產階級文藝的陰謀。
魯訊的襟懷、視野、天分和文筆,在現今社會來說,影響力依然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