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在一個極其浮躁的社會里,激烈的競爭把人們擠壓得近乎瘋狂,近乎扭曲。老板更是如此,面對諸多挑戰(zhàn),一路奔跑,卻少有時間,停下腳步,靜心思考。物質豐富了,人卻變得空虛了。用企業(yè)家馮侖的話說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前幾年,有一句非常感人的網絡流行語,人們只在乎你飛得高不高,卻很少有人問你過得好不好,累不累!第一次看得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周圍匆忙的人們,過電影一般在我的腦海里一閃而過。還有,那些在繁忙之中過早離開了我們這個美好的世界的朋友,令我們感到無比的惋惜。從那一刻起,我才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可以慢下腳步了,要給自己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靜安思雅。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提升我們的幸福指數,關鍵的還是我們內心的感覺與認知。
諸葛亮《誡子書》里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也常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卻總是抵擋不了現實的有誘惑力。利欲熏心,貪得無厭,就會無法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品味人生。同時,面對種種誘惑,如果我們能夠不為所動,堅守自己的心靈家園,做最好的自己,就會走出不一樣的人生。老板們在掌握大量的可支配權的時候,就需要學會自我約束,自我把握,在外界浮躁的環(huán)境中,自靜其心,保持原則,出淤泥而不染,同流但不合污,那才是真本領,才是個性!做企業(yè),是一場自我較量的馬拉松賽,容不得三心二意,左顧右盼,瞻前顧后。在企業(yè)的目標原則,戰(zhàn)略方針確定以后,就必須一如既往,不懈努力,朝著目標前進。縱有萬千變化,也需要在變化中一路前行,鍥而不舍,百煉成鋼。成就理想的自己,成為有所作為的老板,造就非凡的企業(yè)。
老板需要敢于冒險的精神,都是行動家、實踐家、實干家。忙碌的工作中,求得安閑,由動到靜,動若脫兔,靜若處子。一個人如果不能使自己安靜下來,他就不會認真思考,也就不能產生深刻的思想。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要老板的思維創(chuàng)新,需要老板的獨立思考,惟有靜下來,才能產生智慧的火花,形成不一樣的思想。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fā)以后,管理界都在倡導“靜管理”,要求那些有決策權的人,都能夠靜下心來思考,老板便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我認識一些企業(yè)做得比較好的老板,他們同樣具有非常強的行動力,重要的是他們時常能夠定期不定期地使自己安靜下來,把自己清零,與自己對話。這是一種自我反省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蛻變和自我成長的過程。他們常常會把自己關在一個安靜的不起眼的角落,遠離繁華,推掉不必要的應酬,學會發(fā)呆,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給自己的心靈洗澡,自己給自己補充能量,提供營養(yǎng)。這也是值得那些一路奔跑,無所終極的老板們學習和借鑒的。
以我自己的體會,要使自己靜下來,還可以選擇遠行,去任何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個人呆著,去除一切干擾。放下身段,做一些平常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去做的事情。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先生都可以化緣托缽,我們還有什么不能的呢?自我改變,就是一種體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有超乎尋常的收獲。還有一種體驗,就是感知自己走在路上的滋味,一個人聽著音樂,思無域,行無疆,在另外一種思維空間,那也是一種享受。走在路上是一種美妙的感覺,動中取靜,鬧中取靜,這種修煉和修行,就是一種定力的培養(yǎng)。去年,我和幾位老板一起去西藏,關掉手機,到原始森林、攀越高峰、交流探討人生,都是一種原始的體驗,是終生難忘的挑戰(zhàn)。我以為,老板的人生高度和格局,就是這么養(yǎng)成的。走遠的路,看深的海,攀登高山,觀日出,望夕陽殘月,忍凄風冷雨,都是人生的豐盛大餐。
大音希聲,真水無香,都是非常了得的思維理念。8年前,在我不再做職業(yè)經理人的時候,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送了我一個王羲之字體的牌匾,至今仍然掛在我的辦公室里,不僅是一份值得珍惜的友誼,更是一種提醒。每當我看見“靜水流深”這四個字的時候,我都會對那位朋友報以內心的感激,也會閉了雙眼,靜思默想,都都會冷靜地看待一切。“任憑風浪起,勝似閑庭散步”。毛澤東的這種氣度和胸懷,一定是凝神靜氣,細細思量后的自信。真誠的面對自己,就是真實地活著。老板,需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修煉。
靜,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種人生觀。浮躁是因為我們不夠接地氣,漂浮在半空中。人世間的一切煩惱都是我們自己找的,真可謂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還是星云大師說得好,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機是本份的性格,不計謀是誠實的做人,不自私是凈化的身心。做老板,就是要有這種胸懷。在寧靜之中,積聚我們帶領企業(yè)遠行的力量。借用《林徽因傳》里那句經典流傳的話: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何東征)
---2013-11-28義烏,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