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出的第二個餿主意更是糟糕。是什么呢?他提出:請漢景帝御駕親征,而他自己則留守京城。蘇東坡說,外出打仗是危險的,留下來看家是安全的——這是誰都知道的。在這個緊急關(guān)頭,晁錯你怎么能把最危險的事情派給皇帝,而把最安全的事情留給自己呢?這是沒有任何人會同意的。
晁錯提出此議,惹起朝中一批忠臣的不滿,說你晁錯這樣做簡直是奸臣嘛,你把皇帝推向第一線,自己卻躲在家里面,是不是等皇帝被打敗了以后你來當皇帝?這樣做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
所以蘇東坡說,這個時候,即便沒有袁盎,晁錯也是死路一條!相反,如果晁錯這時候提出:削藩是我提出來的,這個禍是我闖的,我負責任,請皇上任命我為大將軍,我?guī)Пゴ?,我沖上前線,我身先士卒……讓皇帝覺得很安全,他會殺你嗎?他只會派軍隊,給錢,給糧,給草,支援你去打仗。這樣一來,你打敗了,死掉了,你晁錯是烈士;打勝了,打贏了,你晁錯是功臣——可晁錯你怎么會想出這個讓皇帝親征自己留守的餿主意呢?
當然了,晁錯最大的錯誤,是太相信皇帝了。他認為他忠心耿耿,他認為他一心為公,他認為他一往無前,他認為他奮不顧身,他認為他給皇帝出了這個好主意,皇帝怎么著也會保他!沒想到——文帝、景帝雖然在歷史上算是好皇帝了——他們同樣是要殺人的。
這就是晁錯之錯,他太急于成功了,他就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干成一件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大事。他也太個人英雄主義了,他不知道即使是一個英雄也是需要有后援的,也是要有后盾的。
而他這種孤軍奮戰(zhàn),是既無后援——朝廷的大臣不幫他,也無后盾——最后皇帝也不幫他,舍棄了他,漢景帝實際上是用其計、殺其人。在這些人的眼睛里,晁錯也好,或者是其他什么功臣,比方說韓信、竇嬰這些人也好,都不過是他的狗和馬,不算是人。用得著你的時候,他會用;用不著的時候,他就殺——這是歷史的教訓(xùn)。
當然,晁錯畢竟是袁盎第一個提出來要殺的,所以晁錯的死還是和袁盎有關(guān)系。那么袁盎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既然晁錯是君子、是忠臣,是不是意味著袁盎就是小人、是奸臣呢?
這個問題,我們下一講再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