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易中天講師,易中天聯(lián)系方式,易中天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著名作家、歷史學家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易中天:易中天漢代風云人物10:劉邦勝利之謎
2016-01-20 78577
來源:《百家講壇》cctv-10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各地英雄豪杰群起響應。出身平民的劉邦順應歷史潮流,加入到推翻暴秦的行列中。劉邦的實力雖然不強,但由于他敢于斗爭,善于學習,很快就在群雄之中崛起,他率領的部隊也成為反秦聯(lián)軍中的一支勁旅。公元前207年,劉邦進軍關中,秦王子嬰投降,泰王朝滅亡。然而,建立了這一曠世功勛的劉邦,卻差一點因此招致殺身之禍。那么,劉邦是怎樣脫險的?他又是怎樣化險為夷、走向勝利的? ****************** 秦二世三年十月,劉邦破成陽,駐軍霸上。霸上在哪里呢?在現(xiàn)在西安市長安區(qū)的白鹿原。陜西有個作家叫陳忠實,他寫過一本書《白鹿原》,故事發(fā)生地就是劉邦當年駐軍的霸上。當劉邦的軍隊來到的時候,秦王子嬰穿著白色孝服,脖子上掛了一塊絲巾表示要自殺,跪在路旁向劉邦投降。這樣劉邦取得了滅秦斗爭中的重大勝利。 勝利對劉邦是一個考驗,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們在上一集已經(jīng)交代過了,劉邦這個人的特點是“好酒及色”,他是喜歡酒肉和女人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秦皇宮里面有多少酒?有多少肉?有多少女人?一個從邊遠地方來的這么個鄉(xiāng)巴佬進了秦始皇、秦二世的皇宮看見那么多的酒、那么多的肉、那么多的美女,他會怎么樣?劉邦的反應也是正常人的反應:今晚就住這兒了。 但是,劉邦手下的將領樊噲勸他不要住,說,這個地方不是咱們住的,咱住不得,我們還是住軍營吧。劉邦說,那不行,早年我就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好容易我有了今天,我今晚不住這兒?不行,我要住這兒!樊噲勸他,劉邦不聽。這時候張良又來勸他,張良說,沛公,您不要住在這里,過去這是誰住的地方?這是暴秦的君主住的地方,難道您想成為第二個暴秦嗎?樊噲的話雖然說得不中聽,但是“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們還是退出秦宮,還軍霸上吧,我們還是住到白鹿原去吧。這一次張良的勸說劉邦聽了。 劉邦這個人是很會做人的,他這個思想轉了彎以后,就表現(xiàn)得非常大度。劉邦不但不住在秦皇宮了,他還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不殺子嬰。秦王子嬰投降了以后就成了劉邦的俘虜,手下的將領都說要把他殺了,這不就是秦始皇的孽種嗎?還不殺他嗎?劉邦說,不要殺他,人家已經(jīng)投降了,我們?yōu)槭裁催€要殺人家呢?這是不吉祥的,所以不要殺他。 第二件事情就是約法三章。劉邦把秦國的父老召集起來,說,天下苦秦久矣,就是大家受秦王朝殘暴統(tǒng)治已經(jīng)很苦很苦了,我知道秦朝的統(tǒng)治是靠苛法,很苛的法,苛到什么程度呢?“誹謗者誅,偶語者棄市?!?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如果誰誹謗朝廷誹謗皇帝,就要滅族;哪怕你沒有誹謗,你兩個人在街上交頭接耳,也是要殺頭的。劉邦接著說,我知道秦地的人民已經(jīng)忍無可忍了,今天我劉邦來了,我跟你們約法三章,哪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如果殺了人,那你要償命;如果你是傷了人家,或者是你偷了人家的東西,根據(jù)你罪行的情況輕重予以量刑。就這三條——殺人、傷人、盜,只有這三條我們治罪,其他的我們不管。這個就叫做“約法三章”,“約法三章”這個成語也是從這兒出來的。 第三件事情是劉邦不受犒賞?!凹s法三章”后,原來秦王朝統(tǒng)治下的老百姓非常高興,上天派來了劉邦這么一個寬厚仁慈的人,于是就牽著牛、羊、豬、酒,就要勞軍。劉邦說,謝謝,謝謝,謝謝各位父老鄉(xiāng)親,我們有軍糧;大家生活也不容易,苦日子過了很長時間了,我劉邦率軍怎么好意思來騷擾大家呢?大家千萬不要害怕,我不是來征服你們的,我是來解放你們的。這一下子,可以想像得出,秦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是如何地歡欣雀躍,大家都希望劉邦能夠留下來做秦王,就怕劉邦不肯留下來做秦王,或者不能留下來做秦王,劉邦是大得人心。從這個例子里面,我們可以看出來劉邦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一個原因,是什么呢?簡單地說就是劉邦頭腦清醒,肯虛心納諫。 但是,與此同時,劉邦也犯了一個錯誤。劉邦也不是個從不犯錯誤的人,他也是會犯錯誤的。劉邦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當時有一個不知名的謀士向劉邦提出一個建議:您現(xiàn)在應該派兵把守函谷關,因為函谷關是從中原地區(qū)進軍秦地的必經(jīng)之路。您如果把函谷關把守起來,秦這塊地方就是你的了。劉邦一想這個建議有道理,馬上派了一支軍隊把守函谷關。 而我們知道項羽這個時候在北邊打仗,等把北邊戰(zhàn)局平定下來了,項羽就帶著自己的軍隊浩浩蕩蕩地也往關中地區(qū)開過來了,開到函谷關的時候,劉邦的軍隊把函谷關守起來了,不讓進。項羽哪能受這個?馬上下命令給英布,給我把函谷關攻下來。劉邦的軍隊是打不過項羽的,項羽一打,就把函谷關打開了,項羽的軍隊開到了鴻門。 這個情況對劉邦來說就很不利了。正當這個時候,劉邦的隊伍內部出了一個叛徒,有一個官職叫做左司馬、名字叫做曹無傷的人出賣劉邦。左司馬是個什么官呢? 司馬就是軍中的法官。實際上我們讀《史記》知道,《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的這個姓就是來自官職,司馬家族本來是做軍中法官的,不是做史官的。這個曹無傷就跑去報告項羽,說,這個劉邦很壞的,野心很大的,他到秦王宮里去把金銀財寶都運走了,他還要在關中稱王。項羽一聽,勃然大怒,馬上下命令說,明天早上讓我們所有的將士飽餐一頓,給我把劉邦滅了。 當時的情況是什么樣的呢?項羽兵力四十萬,號稱一百萬;劉邦兵力十萬,號稱二十萬。如果劉邦和項羽打仗的話,那叫 “以卵擊石”,劉邦根本就不是對手,可以說此刻的劉邦是危在旦夕。幸虧這個時候項羽的隊伍里面也出來一個向敵方通風報信的,此人是誰呢?項羽的叔叔項伯。項伯和張良是好朋友,他知道張良現(xiàn)在在劉邦的軍隊里,明天項羽的大軍出動,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城門失火也得殃及池魚。一旦大軍開將過去,張良很可能也就死于混戰(zhàn)。所以,項伯連夜從鴻門到霸上去給張良通風報信—— 當時鴻門離霸上是四十里路。項伯把這個情況告訴張良以后,張良說,讓我想一想。項伯說,你不要想了,你走吧,你何必和劉邦同歸于盡呢?趕快跟我走!張良說,不行,我本來是韓王的人,是韓王讓我到這里來幫助沛公的,現(xiàn)在我要是這么小辭而別,這是不仗義的,我得跟沛公說一聲。于是張良馬上去見劉邦,向他報告有這樣的情況。劉邦問:“為之奈何”,這可怎么辦?張良說,請您想一想,您打得過項羽嗎?司馬遷在《史記》里寫道:“沛公默然。”劉邦沉默了好半天才說:“固不如也”,實在是打不過,“且為之奈何”?那怎么辦呢?張良說,現(xiàn)在只有一個辦法,請項伯說情。劉邦說,好。 于是,張良就把項伯請進來了。劉邦見面就說,項伯老哥,你看這個事是這樣的,這個項將軍恐怕是誤會我了,這個,我怎么敢背叛項將軍呢?我派兵在函谷關把守,那是防強盜的,我怎么會是防著項將軍的呢?你幫我說說,幫我說說。項伯答應了,好吧,我就幫你說說吧。于是項伯又連夜回到項羽軍中,如此這番地說了一遍,然后說,賢侄啊,這個劉邦,你最好不要殺他。人家是功臣,眼下秦剛剛被我們滅掉,你就殺功臣,這講不過去嘛。項羽聽這話也就答應了。到了第二天早晨,劉邦就帶著張良、樊噲這些人從霸上到了鴻門去拜見項羽。劉邦是這么說的:將軍啊,當初臣和將軍一起在懷王手下當差,接受懷王的命令出擊,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城南,臣也沒有想到,怎么一不小心我就先來了,實在不好意思。不過也好,我不就是很榮幸地又見到將軍了嗎?劉邦這是裝孫子。 這個項羽是個缺心眼的,大家知道嗎?一看劉邦裝孫子,他就得意了,哎呀,你看看,這個事情本來也是個誤會,這都是你手下的那個左司馬,那個叫曹無傷的人搗鬼,他這么說,要不我怎么會這樣呢?缺心眼吧,項羽一不小心把自己的線人給賣了,所以劉邦從鴻門脫身以后,回到軍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曹無傷殺了——“立誅殺曹無傷”,那還不殺他?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鴻門宴了,劉邦最后從鴻門脫身回去了。從這個例子我們就看出來劉邦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二個原因,簡單地說就是鎮(zhèn)定機智、轉危為安。 那么劉邦與項羽和解以后,天下的形勢大致上也就定下來了,秦是已經(jīng)被滅掉了,所以史書上從這一年開始重新紀元,稱之為漢元年。這里要解釋一下,秦的歷法是以十月為首,就是它不是以元月份為一年的第一個月,它是以十月份為第一年的第一個月。那么漢元年還依舊使用秦代的歷法,也是以十月為歲首的,所以漢元年十月是這一年的第一個月。 天下定下來以后,項羽就開始分封諸侯,這個時候各路諸侯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一塊地盤。項羽封王,一下子封了十八個王。在這個封王過程中,項羽表現(xiàn)得很不公平,和他關系好的他就封個大點的地方,和他關系差的他就封個小點的地方,他不喜歡的人甚至不封,然后項羽自封什么呢?是西楚霸 王,楚霸王就是從這兒來的。項羽自稱是西楚霸王,分封其他的這個王那個王,什么齊王、秦王的,給劉邦封了個什么呢?漢王, “漢”這個稱呼也就是從這兒開始的。 為什么項羽封劉邦做漢王呢?這是范增給出的主意。范增總覺得劉邦是最危險的對手,所以他就跟項羽說,你把他封到漢中去。漢國的國都叫做南鄭,在什么地方?就在現(xiàn)在陜西省的漢中市,漢中市旁邊有塊地方就叫南鄭。先把劉邦封到那個地方,然后把關中——原來秦這個地方一分為三——分給了三個從秦朝投降過來的將領,一次封了三個王,因此這個地方從此叫做“三秦”。 為什么這樣封呢?就是要讓這三個從秦王朝投降過來的王堵住劉邦的路,不讓劉邦反撲,就是要把劉邦軟禁在漢中這個地方。而且,要知道劉邦的軍隊都是楚人,把他及他的軍隊弄到那個地方去長期扎著,他們怎么能安心呢?所以這樣安排對劉邦是很不公平的,劉邦也是一肚子氣。但是,劉邦很清楚,現(xiàn)在不是自己和項羽叫板較勁的時候,所以他強咽下自己的淚水,吞下了這顆苦果,叫做“打落牙齒往肚子里面咽”。 到了漢元年的四月,各諸侯王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叫做“之國”。之乎者也的 “之”,“之”就是去的意思,大家到自己的封國去,劉邦也往漢中走。這時候,張良就來向劉邦告別,說,我本是韓王的人,我現(xiàn)在還要回到韓王的身邊去。臨走前我有一個建議,您呀,最好燒掉棧道。棧道是怎么回事?給大家看一個圖,這塊地方就是漢中,這塊地方就是南鄭,這個地方是咸陽,從咸陽到漢中那個路是不好走的,很多地方要在山上凌空用木頭等材料修一條路,這個叫棧道。張良說,你把這個棧道燒了,讓項羽放心,表示你非常高興、樂意、滿足地接受了他的封賜,準備就在漢中那一畝三分地上,老婆、孩子、熱炕頭了,沒有什么野心了。劉邦馬上采納了張良這個建議,把棧道給燒了。 劉邦來到漢中以后,軍心極不穩(wěn)定。因為劉邦的將士都是楚人,原本跟著劉邦出來打仗盼望的是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怎么結果把他們弄到這個地方來了?跟充軍差不多,誰愿意在這兒待啊?再一看劉邦把棧道也燒了,覺得劉邦這個人也沒有什么雄心壯志,再跟著他能有前途嗎?所以他手下的將領、兵士一批一批地逃亡,其中就包括之前來投奔劉邦的韓信。蕭何發(fā)現(xiàn)韓信逃走又連夜把他追了回來,讓劉邦拜韓信做了大將軍,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韓信當了大將軍以后,就對劉邦說,大王,我們不能待在這兒,你愿意待在這兒嗎?劉邦說,誰愿意待在這鬼地方,我不是沒辦法嗎?韓信說,辦法是有的,關鍵是看時機?,F(xiàn)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劉邦問,為什么?韓信說,現(xiàn)在軍心思歸,天下未定,就是說現(xiàn)在天下還處在一個紛紛亂亂的時候。韓信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在項羽封了這些諸侯以后,很快在齊這個地方——就是山東這邊,就亂起來了。項羽當時封王的時候把齊像秦一樣一分為三,封了三個王。這三個王互相是不服氣的,而在滅秦斗爭當中最有功勞的一個是齊國原來的丞相叫田榮的,項羽卻不封他,因為項羽不喜歡他。這時田榮就開始鬧事,齊國被鬧得一塌糊涂,最后是反了。項羽就帶兵去平定齊國,這大概是漢元年八月份的事情。韓信說,這是個最好的時機,一旦天下定下來,就沒有人再愿意打仗了。現(xiàn)在是有人愿意打仗的時候,我們現(xiàn)在應該馬上出關。劉邦說,現(xiàn)在我連棧道都燒掉了,怎么辦?韓信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八個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當然,我得給大家交代一下,這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史記》里面沒有記載的,實際上是小說家言。這是漢元年八月份的事,從此揭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戰(zhàn)爭的帷幕。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劉邦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三個原因:在逆境面前保持堅定的信念,又有出奇制勝的策略。 劉邦出關以后,一度戰(zhàn)爭并不順利。他最早曾經(jīng)是順利的,因為他是乘虛而入,項羽帶著人馬在齊國那邊忙活,南邊這里他根本沒空控制。所以劉邦帶著軍隊一路凱歌,一口氣打到什么地方了呢?他打到了彭城。彭城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現(xiàn)在江蘇省徐州市,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國都。這可以說是劉邦非常大的一個勝利了。劉邦的軍隊打進彭城以后就不客氣了,吃吃喝喝,大擺酒宴,把項羽儲存在彭城的好酒都給開了壇,是日夜酒會。項羽聽到這個消息,當然不能容忍了,那小子敢端了我的老窩?于是他帶了一班人馬,都是精兵強將,從北方南下反撲回來和劉邦決戰(zhàn)。 這個劉邦打仗確實是不如項羽,項羽這個時候人數(shù)雖然比較少,結果還是把劉邦打得落花流水。這場戰(zhàn)爭打到什么程度呢? 打到劉邦一方死的人有十萬之多,這十萬人的尸體掉到河里面,把一條河都給堵住了,變成一個攔洪壩了。都到這種程度了,劉邦差一點要全軍覆沒了。 這個時候全靠老天爺幫忙,突然刮起了一陣颶風,這個風是朝楚軍的方向刮的,刮得飛沙走石,不見天日,楚軍都睜不開眼睛。在這個關頭,劉邦才帶了極少數(shù)人逃出重圍。劉邦從彭城往沛縣跑,他想著自己的家小,因為他還有父親,有老婆,有孩子。劉邦有兩個孩子,是呂后生的,一個是后來的漢惠帝,一個是后來的魯元公主。劉邦想把家小接過去,結果等他跑到沛縣后,發(fā)現(xiàn)呂后和劉太公都已經(jīng)找不到了,只找到了兩個孩子。劉邦就把這兩個孩子裝到車上,由他的車夫夏侯嬰趕著馬車逃命。半路上,劉邦覺得車跑得太慢了,想減輕負擔,情急之下他甚至把自己的兩個孩子推下車去,夏侯嬰立即勒住馬跳下車,把兩個孩子抱上車來又跑。跑了一段,劉邦又覺得車速不行,又把兩個孩子推下去,夏侯嬰又跳下去把這兩個孩子抱上來。一共三次,最后夏侯嬰說了,大王怎么能這樣?事情再緊急,我們不能把車趕快一點嗎?劉邦這才不再把孩子推下車去,可見當時劉邦的情況狼狽到了什么程度,也可見劉邦這個人心狠到什么程度。至于他的父親劉太公和他的老婆呂后,當然做了項羽的俘虜。所以說劉邦對項羽的戰(zhàn)爭并不是那么順利。 這期間,其他的諸侯王也紛紛鬧起了獨立,而且這些諸侯王都是朝秦暮楚的,是墻頭草風吹兩邊倒,一會兒倒向劉邦,一會兒倒向項羽。劉邦和項羽雙方在中原大地上展開了拉鋸戰(zhàn),一會兒這邊勝,一會兒那邊勝,這樣一直打到漢四年,楚漢兩方處于膠著狀態(tài)。這個時候,主戰(zhàn)場上就是劉邦的軍隊和項羽的軍隊在對峙,其他那些人在觀望。而劉邦手下的大將軍韓信把齊國已經(jīng)拿下來,也在觀望。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項羽就有些焦躁了,因為項羽的糧食已經(jīng)不夠了。他就出來跟劉邦說了這樣的話:劉邦,現(xiàn)如今天下戰(zhàn)事頻仍,戰(zhàn)亂不已,不就是因為我們兩個嗎?不就是我們兩個都要爭著當老大嗎? 那么這一場弄得天下百姓都不得安寧的戰(zhàn)爭不就是你我兩個男人之間的事嗎?你如果是個男人的話,你出來,我們兩個決斗,好不好?不要再把大家都拖進去,好不好?這個建議,劉邦肯定不會答應,對不對?項羽是什么人呢?項羽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是 “力能扛鼎”。他們兩個要是決斗的話,項羽一巴掌就能把劉邦的腦袋給打下來,劉邦怎么能夠答應和項羽決斗呢?劉邦就咯咯地笑道,小兄弟,我這個人喜歡斗智,不喜歡斗勇,你少來這一套!項羽說,你出來說話。劉邦說,我出來說話。劉邦就打馬向前,說,項羽你不要太囂張,我劉邦來征討你,那是正義之師,因為你犯下十項大罪,然后一條一條開始數(shù)。 劉邦公布項羽哪十大罪狀?一、背信棄義,不讓劉邦王關中;二、矯懷王令,謀殺卿子冠軍宋義;三、違抗王命,擅入關中;四、焚燒秦宮室,挖掘秦皇陵,掠奪秦財物;五、殺秦降王子嬰;六、活埋秦降兵二十萬人;七、封賞不公,逼人造反;八、掠奪他人領地;九、謀殺義帝懷王;十、弒主,殺降,不公,失信,大逆不道,天下不容。第一項事情你什么做得不對,第二項事情你什么做得不對,第三件事情又怎么做得不對……當然項羽確實有一大堆做的不對的事:比如說把那個楚懷王給謀殺了,肯定算他的罪狀;他分封諸侯不公平,肯定也是他的罪狀。劉邦一路數(shù)下來,數(shù)了項羽十條罪狀,然后說,像你這樣的人,我是代表天下人民來征討你的,不征討你征討誰? 項羽哪受得了這個?勃然大怒,拉弓射箭,一箭射過去了,正中劉邦的前胸。劉邦的這個部位中箭了,他本能地一下就彎腰下來了,一彎腰手就扶住了腳,然后他大喊了一聲,臭小子,你射了我的腳!實際上他是被射到胸了,但他反應很快,掩飾一下就回去了。 回到軍營,劉邦發(fā)現(xiàn)自己這個傷很重。大家都說,不行,您不能養(yǎng)傷,趕快敷點藥,你出去再巡邏巡邏。劉邦就敷了點藥,坐上戰(zhàn)車又在軍營里面巡邏,表示我劉邦沒事,以穩(wěn)定軍心。 這個故事它很能說明一些問題,能清楚地看出項羽所表現(xiàn)出來的確實是韓信批評他的,是匹夫之勇——兩個集團軍作戰(zhàn)的時候,你搞什么單打獨練、決斗這種事,是你想不出招來了。劉邦確實在智力上更勝一籌。所以在這里我們又看到劉邦一步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四個原因:在強敵面前保持昂揚的斗志,又有隨機應變的方法。 到了漢四年的九月,這個仗就打不下去了,劉邦沒有能力完全吃掉項羽,而項羽的軍糧也已經(jīng)不夠。這個時候兩家就開始講和,就是談判。最后雙方?jīng)Q定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歸漢,鴻溝以東為楚。鴻溝在哪里呢?在現(xiàn)在河南省的中牟,這就是有名的 “楚河漢界”。我們現(xiàn)在下象棋,棋盤上還有一條“楚河漢界”,就是這個鴻溝。這個和平協(xié)議達成以后,項羽便歸還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然后帶著自己的人馬回到東邊,回他的楚國去了;劉邦集合自己的人馬也準備回西邊去。這個時候張良和陳平就對劉邦提出一個建議,說,我們不能回去。“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yǎng)虎自遺患’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現(xiàn)在我們漢國已經(jīng)得了大半個天下,其他諸侯也都擁護我們,項羽那邊兵已經(jīng)疲憊了,糧食已經(jīng)沒有了,這是上天滅楚之時,如果您不趁機把他滅了,那就等于養(yǎng)虎為患啊,遲早會傷著自己。劉邦接受了這一建議,在漢四年十月引兵東進,一路打了過去。 這個時候劉邦還是沒有能力消滅項羽的,因為其他的諸侯還在觀望。于是劉邦又問張良:“為之奈何?”這個事情怎么辦呢?張良說,你現(xiàn)在只有這樣了,這叫做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你現(xiàn)在得舍得孩子,你得答應韓信、彭越這些人,對他們說如果他們一起來合兵滅楚,滅楚以后咱們平分天下。劉邦說,可以,就答應他們。于是劉邦就開始封官許愿,說,韓信如果滅了楚,哪一個地方歸你了;彭越滅了楚以后,哪一塊地方歸你了……你們來吧。韓信和彭越兩個人接到這個許諾后說,那我們就去吧。于是韓信從齊這個地方南下從臨淄走高密過來,劉邦自己也率領軍隊也趕過來,彭越的部隊也過來,還有項羽軍隊里面有一支叛軍也過來,把項羽團團圍在垓下。然后又讓士兵們唱起楚國的歌曲,使項羽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最終將項羽消滅于烏江。劉邦就這樣奪取了全國政權。 漢五年二月,劉邦在現(xiàn)今山東省定陶縣這個地方即了皇帝位。當時是由楚王韓信 (這個時候韓信已經(jīng)被劉邦改封為楚王)等七個諸侯王領銜上了一份勸進表,勸劉邦當皇帝。劉邦說,這不行啊,我聽說從古以來能夠成為帝的人都是賢德之人,我劉某何德何能,哪能當此尊號呢?你們一定要把這頂高帽子往我頭上蓋,那我以后可怎么做人啊?韓信這些人就再去勸進,說,您看強秦也滅亡了,項羽也滅亡了,天下都已經(jīng)安定了,我們這些追隨大王打天下的人不是封王就是封侯,只有大王自己沒有尊號,這怎么講得過去呢?這怎么取信天下呢?這怎么能讓人放心呢?劉邦說,既然如此,那就恭敬不如從命。劉邦接受皇帝尊號也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史記》的版本,一個是《漢書》的版本?!妒酚洝返陌姹旧蟿钍钦f如果這樣對國家有利,那么可以接受;《漢書》的版本上劉邦是說如果我當皇帝對人民有利,那我就勉強接受??偠灾?,劉邦最后當上皇帝那是為了國家人民,不是為自己。在“為了國家人民”這樣的一個旗號下,原先的劉季,此刻的劉邦,當上了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劉邦奪取全國政權以后,曾經(jīng)和他的群臣一起議論:我劉邦為什么會成功?項羽為什么會失敗?群臣們提出了一些原因,但劉邦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有一條重要的原因……這條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請看下集《漢代風云人物·劉邦成功之謎》。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www.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