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經學
中國經學的核心是易學
《周易》是中華文明的根,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因此,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百家”產生了重要影響?!吨芤住窂娬{與時偕行的變易思想,是中國人“和諧中道”的主要精神來源、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占卜術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許多國學愛好者因為沒有系統學習過《周易》,國學修養(yǎng)的提升遇到了難以逾越的瓶頸;
許多《周易》愛好者因為沒有掌握有效的學些方法,長時間難入“易之門”;
許多培訓機構的組織者在嘗試了幾乎所有西方式的培訓工具后,才發(fā)現自己面對的是世世代代浸染在中國文化中的“中國人”;
許多事業(yè)有成者,在事業(yè)的頂峰階段開始閱讀經典、思考人生,但很少有人能夠迅速高效地學習、把握到中國古人思維方式的精髓;
許多修行者,醉心于“滌除玄覽”的內省境界,最終卻因落入“心境”而難以自拔;
當我們說《圣經》是西方文明的“創(chuàng)世紀”、《周易》是中國文明的“創(chuàng)世紀”的時候,大部分人對《周易》的認識還停留在“算卦”二字上。
……
一句話:義盡在經中,說皆在經外。這是大多數人讀不懂《周易》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與人們通常具有的對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的“儒緩”的感覺不同,經過幾千年流變、深沉而靈動的中國文化,有兩個不為常人所注意的“盲點”,而正是這兩點,才是我們當代人在感受、了解、學習、應用、傳播中國文化和的精神、哲之思辨時,最有效、最便捷的“入手處”。
第一,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一個基本精神、底層邏輯、一條“看不見的線”——
易道 ——提綱挈領、貫穿始終。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所有核心理念(中庸、誠、忠恕、至善、道、德、天理、良知,等等)都由這根“看不見的線”穿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它又流布充盈在了以此為基礎的幾乎所有中國文化的具體門類之中,包括建筑、繪畫、文學、詩歌、音樂、養(yǎng)生、茶道、美食,乃至日常起居、組織管理之中。
了解了它,就會觸類旁通、一通百通;不掌握它,學習中國文化,就如同隔靴搔癢,事倍功半。
第二,中國文化除了我們通常接觸的一面 —— 修身調和論 —— 以外,還有我們不常接觸的另一面——競爭博弈論,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它的管理工具價值極大,現代職場人士,尤其領導干部,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據于儒,依于道,逃于禪,旁及墨、法、兵。其中的底層邏輯——這根“看不見的線”,是中國式整體思維的自然法則,政治家用以治國,軍事家用以治軍,企業(yè)家用以縱橫捭闔,“百姓日用而不知”,因此,“其道甚大,百物不廢”。但流傳久遠的中國文化智慧變動不居,作為初涉“易道”的學習者,掌握起來,并不容易。《國學智慧與現代管理》課程,是為中高級管理者專門開設的現代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核心課程之一,提供理論與實踐的辯證。
【課程收益】
1、注意力經濟時代,用最短的時間,了解中華文明的核心經典;
2、“脫魅”之后的《易經》,如出水芙蓉,親切、清新、光彩照人;
3、了解中國文化的底層邏輯;并提供理論與實踐的辯證
4、義皆在經中,說皆在經外。掌握“經外之說”,才能開啟自學之門;
5、重構范式:重構個人應對不確定性環(huán)境的思維范式。
【課程特色】
1、從經濟、文化、管理三個維度展開課程;
2、科學管理與文化引導兼容并重;為組織戰(zhàn)略貫徹創(chuàng)造共同語境;
3、以問題為入口,以結果為目標;以簡易為標準,以經驗內化為指針。
【課程對象】
1、組織機構的中高級管理者;2、組織機構的儲備干部。
【課程時長】
1-2天(6小時/天)
【課程大綱】
請聯系教學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