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務場合,能侃侃而言,卻又不失風雅的;能將心比心,還仿若掌握讀心術(shù);時而風趣幽默,時而引經(jīng)據(jù)典……這樣的商務人士常常能瞬間光芒,照亮全場。商務言談的內(nèi)容需要修煉和沉淀,屬于內(nèi)功;言談的禮儀屬于表現(xiàn)形式,略做修飾即可盡善盡美。
最近,受到廣州知名咨詢公司邀請,講授為時一天的商務言談禮儀課程時,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其中,”三的法則”在現(xiàn)場泛起活躍互動的漣漪,被學員視為提振言談表現(xiàn)形式的法寶。
”三的法則”要求職場人士在商務言談場合要做到“眼到”、“言到”、“ 意到”,具體操作非常簡單,落地性極強,所以倍受推崇。
一、眼到
(一)要有目光交流
溝通過程應當有目標交流,心靈是眼睛的窗戶,注視對方的目光應當友善、真誠,沒有人喜歡暗淡無光的門窗。
正常商務場合,建議多采取平視目光。若有特殊情況,可仰視,但頻率和時間不可過長。
除了眼神交流外,一般溝通可注視對方的三角區(qū)域,即兩只眼睛和鼻子形成的倒三角形。每次目光交流時間不宜過長或太短,時間太長,讓對方感覺不舒適,時間太多顯得不夠誠摯。3-5秒鐘為宜。
(二)三分之一原則
在溝通交流過程中,投放在對方身上的眼神交流應當保持三分之一左右的占比,剩余時間可以多用來觀察環(huán)境或其它材料,這是被實踐證明的黃金分割法。
二、言到
(一)會講標準普通話
能講普通話,走遍中國都不怕。在商務場合,能夠講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再加上對音調(diào)、音色和響度的全方位把控,能為個人品牌形象大大加分。
(二)注意商務言辭
在溝通交流過程中,少說“麻煩”,多說“請”,如果經(jīng)常說麻煩,別人就真的會覺得做這些事情是在麻煩對方。少說“哥兒們”等江湖習氣較重的詞,不過分強調(diào)“你”和“我”之間的對立關(guān)系,而應該多說“我們”,這是吸引關(guān)注度的不二法則。少說負能量的語句和詞匯,多表達正能量的情緒……
在重要商務場合,一旦說錯話或表達方式出現(xiàn)紕漏,形象的負面性很容易被無限放大,所以,應當在細節(jié)處多花心思。
三、意到
(一)多微笑
伸手不打笑臉人,在職場上,保持彬彬有禮的狀態(tài),通過微笑把友善、熱情表現(xiàn)出來,總能為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如果耷拉著一副苦瓜臉,負能量的情緒一旦傳播開,輕則大挫銳氣,讓商務溝通氣氛非常DOWN,重則產(chǎn)生多諾米骨牌效應,令苦心樹立的形象土崩瓦解,落為商務言談的LOSER。
(二)人格平等
在商務場合,人與人之間一定是對等的,無論是甲方還是乙方,都應該相互尊重。乙方萬不可因有求于人,而呈現(xiàn)一幅求爺爺、告奶奶的可憐狀態(tài)。通過苦情計換得的收益,只能維持一時,而非長久之計。
若還沒開場,心里有萬千忐忑,情緒無法淡定,則在氣勢上已經(jīng)輸給對方,這樣的商務場合必然是失敗的。
(三)有效辨識肢體語言
身體語言是一門實用的心理課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55%以上是通過肢體語言傳遞的。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商務溝通中也是有指導意義的。有時候,別人做了口頭承諾不過是礙于情面,身體語言更能夠正確傳遞出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頭部、脖子、肩膀、手臂、坐姿等,都能反映出溝通者的情緒。
另外,把握對方的肢體語言,有利于控制言談的節(jié)奏,若對方表現(xiàn)出一副漫不經(jīng)心、雙手交叉于胸前的姿態(tài),則可盡快結(jié)束溝通。若對方敞開胸懷,態(tài)度積極,則可深入展開話題,讓其發(fā)揮作用,達成溝通交流目的。
謹遵“眼到”、“言到”、“ 意到”三到法則,死磕每一個商務無禮儀細節(jié),也能夠成為照亮全場的光芒。